心度遊開拓視野

文章日期:2017年10月19日

【明報專訊】有朋友時不時會給自己新功課,學習改變生活上的小習慣,如用左手刷牙和拿筷子、改用不同的上班路線等,以發展不常用的觸覺。另一位朋友是微軟公司的高層,多年來刻意不換大屋和過奢華的生活,很自律地設定中產生活質素與節儉之間的界線,以免被舒適的生活習慣寵壞,而為了維持奢華享受而被逼繼續做一份沒有挑戰性和成長空間的工作,阻礙自己跳出來創業或轉行。

我也有類似的「逆向習慣」自家製訓練,如強逼自己進入本來不喜歡深究的事情,思考沒可能的主意。

與表哥一席話 埋下做生意種子

我在28歲時給自己一個gap year,在中美洲遊歷半年。有一個表哥住在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共和國,那便成為了我的第一站,住上三個月。我隨著表哥一家的生活習慣,深入體驗當地華僑的生活方式和經營生意的哲學。

我雖牢牢地緊握香港人的生活態度,但既然是gap year,便要求自己開放心態。有一天,我參觀表哥的塑膠廠和酒店,聽他講述大大小小的經營之道和艱苦挑戰。

他忽地建議我做生意,認為當「打工仔」的發展和賺錢空間有限。我一口拒絕這種可能性:「我這一代香港人,從小只想做一個專業的管理者,做生意是你們那一代才有可能的職業,甚至是生存之道。」不過,我不抗拒跟他討論做生意的事情——他遇過什麼挑戰、如何度過難關、怎樣處理工人的陋習。我甚至投其所好,以假設性的態度談論如果我留下來開咖啡店,可以如何經營。

想不到那段日子的對話,悄悄地在我心中栽種了一粒種子,並暗自萌芽。三年後,我竟開始渴望創業,再過幾年,在無心插柳之下,我亦着手經營一間工廠!

我曾經誓神劈願說沒可能的許多事情,之後都會顛覆自己。

近年建構「心度遊」事業,有機會率先到處遊歷「探路」,若受到當地的人或地方的觸動,我便會放上網公開讓其他人聯繫與其會面。

遊歷拉闊視野 見識人外有人

我認為有啟發性的體驗和人物,首當其衝是那些來自我們平常很難遇上的行業或文化。我在過去兩年,有一半的遊歷都與大自然有關,特別是最感陌生的農業和漁業,先後上門拜訪不同農夫,更「厚顏無恥」地提出跟他們下田和出海,體驗其工作,甚至入屋吃住家飯,感受其生活。

我有機會捲起衣袖參與(experiential learning)一些挺寶貴的經驗:老撾摘咖啡豆,雲南西雙版納的普洱茶園採茶和炒茶,日本摘梅子、拾栗子、挖蕃薯、插秧和探訪種植白草莓的溫室農場、出海捕魚,希臘收割橄欖,或是在香港元朗參觀「魚菜共生」農場。

我並非特別追崇大自然,只覺得生長於香港這樣高度功能化、效率化的大都市,需要另一種極端生活態度來衝擊一下,以免過於單元化看事物。遊歷能「拉闊」視野,令人多見識「山外有山」、多遇上「人外有人」,才能收窄盲點。

接觸與平日生活模式大相徑庭的事物和人物,會帶來一點不舒服和不方便,卻正正是這種侷促感才能喚醒平常少用的觸覺、理所當然的盲點。都市人喜歡一切盡在預期和計劃中,但來到鄉郊,先要學慢活,繼而像農夫漁夫般看老天爺的臉:我們未到最後一刻也不知道天氣和海浪是否適合出海捕魚,也有機會遇上收割期延遲或失收,大家白走一趟。

我們總會問為何不能收割、怎麼拿不定主意;當地人對這種問題感到奇怪:「我們也不明白今年為何少雨或太多雨,不能保證你們遠道而來能盡興而回。」

我通常會為所到之處帶來雨水和不尋常的天氣。四月去雲南香格里拉,春天和暖的陽光突然變為連日下雨,高原冷空氣把雨變為雪,我們須無奈腰斬幾個行程。寒冷刺骨的煩躁不安,加上掃興和失望的心情,是我這個迷戀計劃的人學習聽天由命、既來之則安之的最佳鍛鍊。各地農夫悉心安排其栽種的農作物招待我們,我這食肉獸也要投入品嚐蔬果,包括納豆、秋葵、茄子配麵豉!

我亦歡迎同樣渴望個人學習的人,跟我四出探索別人的生命,以深化自己的識見,借他山之石映照出自己的盲點。盲點只能靠自己逐步發現和修正。透過聆聽別人的故事,可助自己醒覺。曾參與我組織之心度遊的人,都發現學習對象不只是當地人,而是一起結伴同遊的「團友」。其實,物以類聚,願意參加心度遊的人,都知我沒興趣組織膚淺的吃喝玩樂和一天看幾個景點的走馬看花式旅行,定必是對探索、好奇心和自我改進有要求的人。在遊歷的同時,遇上這些有質素、深度和心度的同路人,確實是一種福份。

盲點只能靠自己發現修正

我會說明我的角色並非導遊或帶隊,亦厭惡當參與者的「保姆」。我最注重的是大家能否在遊歷中成長,首要條件是放下自我中心、消費者主義和小姐少爺心態,才可進入別人的世界,引發學習。我也喜歡在行程裏加插空間,讓大家有時間互相交流、聊天或作個人默想和沉澱所見所聞。

長期被壓抑的觸覺,需要時間「烹調」和培養。被擱在一旁的盲點,需要多角度的人和事來揭露;塑造新視覺,讓我們的觀察力和解讀能力變得更加敏銳。

(檢視自己的盲點系列/三之二)

■Profile

何靜瑩(Ada Ho)現為初創互聯網公司Paxxioneer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並為多間跨國企業、非牟利機構及學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兼任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並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政策碩士。著有《自我演逆》、《敢動人生》及《鋒芒筆露》。

文﹕何靜瑩(Ada.Ho@Paxxioneer.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