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石用手更用腳 練好肌力防拉傷

文章日期:2018年02月13日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人的健康意識增強,不單對跑步、行山、單車有興趣,連以往較冷門的運動項目,亦陸續多人留意。當中運動攀登預期會成為另一注目運動,除了因為這項運動新加入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競賽項目,香港亦陸續有新的室內攀石場開業;其中毋須佩戴安全器材的抱石(Bouldering),玩法簡單,適合新手試玩。不過,一開始玩時前臂很快疲累脹痛,胡亂發力亦易拉傷肌肉。想玩得好,首先要強化攀石「專用」的肌力。

抱石是其中一種運動攀登項目,與一般人認識的攀石,最大分別在於攀石牆的設計及所需的器材。前香港運動攀登代表隊員、現任攀石教練何善揮說:「兩者的玩法接近,玩家都是要利用石牆上指定的攀岩點完成不同路線,不過大家所認識的攀石,石牆可以高達10米或以上,攀爬方向主要為垂直向上;而抱石石牆的高度一般不會超過6米,攀爬方向會夾雜橫向及垂直。」而另一大差別是抱石會在石牆下鋪有厚墊,足以抵消下跌力度,所以玩家毋須像戶外攀爬一樣,佩戴安全腰帶、繩索等保護器材,自由度較大。

未學爬先學跌 滾地葫蘆卸力

雖然抱石攀爬高度不算特別高,看來不太刺激,但何善揮說挑戰性也很大,「因為沒有繩索等安全器材,雖然地上有厚墊,但對初學者來說有一定壓力,所以我們一開始不會教他們如何爬,而是教如何跌,讓他們知道着地時不可以用手肘或伸直手撐地,而是順着跌勢向後滾動,用身體卸力,減少受傷風險」。

雙手穩定身軀 不宜發力拉自己

很多人以為抱石主要用手力,只需集中訓練臂力及指力。何善揮說這個想法並不正確,因為必須配合全身肌肉,「抱石同其他運動攀登一樣,想爬得好,必須要懂得慳力,如手臂盡量保持伸直、向上移動時用腳發力,或休息時身體盡量貼着牆身等,雙手在大部分時間只用於抓着攀岩點,穩定身體,而不是發力拉自己上去」。他說新手只懂用前臂發力,所以很快便令前臂積聚乳酸及脹痛,玩三四次便無法再爬。不過,何善揮說前臂肌肉很難鍛煉,只能多爬多做運動,才可以減少乳酸積聚,同時在每次攀爬後要即時伸展肌肉,才可以「爬多幾轉」。

練好核心肌+腳 落點更準確

除此之外,何善揮指出核心肌肉亦可令攀爬動作更準確及穩定,「例如石牆上有一些攀岩點的位置較隱閉,或可供腳尖踩踏的面積極小,如核心肌力足夠,就可控制身體做出微細動作,準確落在這些點上。另外,就算無法一次成功攀上目標攀岩點,身體也不致太過晃動,浪費太多體力」。至於腿部,他說其實攀石很多時是靠腳力撐着身體,以及推動身體向上移動,所以更需注意訓練腳力,「例如股四頭肌、小腿後肌,都是攀石時經常用到的肌肉群組,可以多鍛煉」。

強抓遠處攀岩點 拉傷肩背

相比起其他運動,何善揮說不少人輕視了抱石的受傷風險,以為動作慢危險性低,一埋石牆就開始爬,「其實抱石屬於爆發力強的運動,熱身可以讓肌肉進入狀態,攀爬時才不易拉傷肌肉」。他說特別是有些攀岩點的距離較遠,大幅度拉開身體去抓,亦有可能拉傷肩背肌肉,嚴重的話更會影響日常生活,所以無論如何匆忙,都一定要做足熱身。

文:周群雄

圖:黃志東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