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老華僑和新生代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03日

【明報專訊】在倫敦「老來從子」不覺兩年多,大兒子和同儕開辦的學院研究工作上了軌道,工作量倍增,和他半年前領養的Yorkshire puppy一般,迅速壯大。不消三個月,小兒子Bristol Univerisity LLB學位也已近尾聲,希冀三年苦功交出好成績。

穿梭香江倫敦多回,每次兩地三個月。戒煙三年,乘坐十二小時長程機已成習慣,不以為苦。國泰航機食物水準飄忽,視乎班機時段,這回飛倫敦乘中午航班,了無期望竟然吃得下,好彩!用餐後看港產片西片一輪,吞Boots英國草藥片後和周公合體兩小時;又一輪港產片西片後,三小時多已降Heathrow機場。抵Hammersmith家首宗任務,先以昆布油鹽米備白粥粥底,一小時翻滾後放粟米蘑菇粒,十分鐘後下海鹽調味,吃它一大碗,天寒不用管!

「綠雨居」吃煎釀三寶 回味當日艱苦

任務二便是找「綠雨居」老闆李氏夫婦了。這所1974年在Finchley Road始創的第一代唐人傳統粵菜餐館,去年中業主決定回收大廈重建,但世事果然多變,今回喜訊重來。餐廳地點暫不推倒,李氏夫婦尚可繼續經營。那些年的醫科學生,很多是現今私家醫院的名師吧,重訪倫敦總還攜着下一代兒孫大學生來「綠雨居」吃煎釀三寶、紅燒豆腐、椒鹽鮮魷和燒鴨,回味當日艱苦!

吃過「綠雨居」,自必往唐人街「好年華」酒家找鄧醫生鄧律師兄弟。鄧氏兄弟新界大埔原居民,1980年代初倫敦修畢醫學律師專業資格不覺近四十載,老華僑矣!兩兄弟辦公室貼近唐人街,就在Shaftesbury Avenue和Soho畔鄰。親歷四十年滄海桑田的人事物變遷,輕輕道來,比口述歷史更具感染力。

說罷老華僑,也談談新生代。

醫生鄰居Stanford那天來寒舍吃飯,順便為太座在香港電台一台星期二晚十點半的「大城小事」節目錄音,與同學們分享讀書心得和生活文化點滴,始知這小子12歲來倫敦念書,一住就耽了18個年頭。他在婦科這專科實習,再深造三年便成專科醫生,可喜可賀!

小子Stanford在倫敦生活如魚得水,自得其樂,駕單車往市場買烏頭,步行去瑜伽中心靜心養身,漫不經心地跟筆者邊啖威士忌邊談:「今日做咗五個手術!」對他來說是就像平常事一樣。

Stanford弄的上海雲吞秘方來自嫲嫲,冷盤前菜也不俗。那天焗香噴噴scone也是閒常事。不徐不疾,正是生活質素的歷練。

蘇格蘭夫婿鍾意「打麻將」

老友曾錦銳陳婉芬愛女Catherine去年九月在愛丁堡和蘇格蘭夫婿Fraser結為連理後,現長居倫敦。Fraser為銀行家,Catherine則是律師行Chief Operating Officer,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但對生活質素要求高。誰可想像這鬍子夫婿鍾意「打麻將」?廣東菜亦其所欲?Catherine幼承庭訓,知悉筆者兩老返抵倫敦,一同到「綠雨居」晚飯,signature dish豉汁蒸大鱔。邊吃大鱔,邊和Fraser歎他帶來的家鄉single malt佳釀,看着Catherine樂滿盈的表情,證實這土壤是適合這兩口子發芽開花的國度。誰可以say no呢?

Stanford和Catherine兩位新生代同樣生於香港,均以彼邦全方位開展生活價值的探索。順祝他倆健康!

■Profile

老友多稱吳錫輝Raymond為輝哥。1973年香港大學畢業,修讀英國文學和翻譯。1974至2006年服務香港電台33年,退休前為副廣播處長。退休後在港大、浸大教授傳理系,並出任點心衛視顧問,及於Now TV、有線電視、無綫電視主持和監製文化節目。

文、圖:吳錫輝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