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the Art World:石家豪筆下的「稱身大廈」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19日

【明報專訊】隨着2018年初中環H Queen's的開幕,藝術界的焦點都放在那些最新進駐本地市場的國際大畫廊身上。一個市場愈來愈國際化,從創造新商機/就業以至擴闊觀眾審美眼光等角度來看,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國際化的背後,沒有足夠好的具備本地文化特色的作品給公眾看,這個地方在藝術教育和培養觀眾方面大概是出了一些結構性問題。

最近,筆者就遇上一個可算是頗為獨特的本地藝術家成功例子。

把現代建築物幻想成時裝

2007年,香港藝術家石家豪舉辦了個展「女界」,以工筆畫把香港的現代建築物幻想成時裝,穿在女子身上。自此以後,他的建築人物工筆畫作品不只成為了他的個人signature,更令他在本地和國際的大大小小和藝博會和拍賣會中逐漸建立名聲。

2016年,他跟代理其作品銷售的畫廊剛好完約,於是決心成為獨立藝術家,做回自己最喜歡做的東西,就是簡簡單單的回到工作室繼續創作他的香港建築人物系列;而這個決定也醞釀成這個剛剛在香港藝術中心「實驗畫廊」完成的「稱身大廈——石家豪工筆人物畫」展覽,展出了他過去兩年內創作的新一批工筆畫作。

說到工筆畫,這種中國傳統筆墨技法早已成為石家豪的標誌。但技術再好,要在21世紀的當代藝術市場中生存或成功,總要想辦法創新,令作品題材和表現形式更當代化。結果,他從中國古代仕女圖(一種在中國封建社會年代以上層婦女的生活作為題材的繪畫形式)中汲取靈感,這些工筆畫中女子的嫵媚神情,配上充滿剛陽味道的香港特色建築物,形成了一種強烈而有趣的對比,令人會心微笑。「首先是大小比例,在香港,建築和人物的大小對比特別的大,因此我嘗試把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大小比例的東西放在一起,讓這種不協調產生一種藝術效果;其次,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與街頭上人來人往的畫面,我覺得也是一個有趣的對比,所以我就嘗試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反映這裏當下的生活環境。」石家豪解釋。

念念不忘的美好工筆畫

廿年來的堅持,加上相隔十年後的展覽encore,工筆畫對於石家豪彷彿是一種執念,對此他也承認:「每一代人都有新的藝術語言,這是一個挑戰,我需要找到一個獨特的藝術語言,而在我們舊有的中國藝術文化中,一直都有很多養分,比如工筆畫。」

但可惜的是,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很多年輕人都不相信這些傳統藝術了,故此石家豪希望透過這次難得的展覽,把他心中念念不忘的美好工筆畫介紹給更多人認識,把這些東方獨有的藝術文化傳承下去。

美好的初衷,再加上石家豪多年累積的創作和營銷經驗,成就了這個據說作品已差不多全數賣出的展覽。這種自資獨立經營的展覽模式,在香港實在並不多見。期望在將來可以看見更多「成功」的例子,令年輕一代的藝術家更有信心走自己的路,發展出自己的事業。

■Profile:伍常

前佳士得美術學院課程主管,現為獨立藝術顧問。

文:伍常

相關字詞﹕石家豪 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