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dic Living:語言情緒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16日

【明報專訊】我在幼稚園的同班同事西蒙妮可以用「人見人愛」來形容,相對於瑞典人一般不冷不熱,永恆保持適當距離的社交習慣,這位來自巴西的女士時刻笑面迎人,見面時總愛給你一個擁抱兼高聲問候:「你點呀?」熱情十足的性格,我覺得跟地理、語言,甚至氣候有關。這十多年間在瑞典學校和職場遇過的南美洲人,似乎都屬大情大性,說着節奏明快的西班牙或葡萄牙語時總是表情生動,連身體語言也分外豐富,男女皆如此。如果有三個以上西班牙語人士在場,熱鬧氣氛立時演變為艾慕杜華的電影場景。

哥倫比亞同事唱西班牙歌 即場跳salsa舞

最佳例子:鄰班同事莉莉安娜來自哥倫比亞,說西班牙語的她常趁空閒來我們班房,人未到聲先到地呼喚着:「西蒙妮!」母語是葡萄牙文的西蒙妮都一定高高興興地接波:「Hej!點呀?」兩個南美洲婦女多數用瑞典文聊,「兩種語言有大分別嗎?」「葡萄牙文好聽得多!」西蒙妮搶着說。「用語有不同,不過雙方多數都明白對方。」莉莉安娜解釋道。她倆平時聊天時常兩句正經一句言笑,間中加插半點鹹濕,又嘻嘻哈哈動作多多,那種「八婆式」的半譏諷作風是我熟悉的港式互窒習慣,令我很有親切感。莉莉安娜心情佳時,會忽然唱番兩嘴西班牙歌,兼即場跳幾步salsa舞。跟她倆聊天都是輕鬆親切兼開開心心的。

與瑞典人相處都是君子之交

相較起來,瑞典人的說話風格就趨向正經了。十多年的生活體驗告訴我,除非是十分相熟的朋友,否則一般相知相識例如天天相對日日合作的同事,相處都帶點君子之交的况味。語言正規,笑話點到即止,根本不好笑。談話內容不會越界,表面輕輕鬆鬆,但空空泛泛。如果涉及政治或社會的敏感話題,不少明明有知識有見識的瑞典人也會開動隱形防衛罩,很少會流露真心。例如就算心裏實在認為政府接收太多難民,也不會表態,以避免被人扣上「歧視」的帽子。而文明的瑞典天空中,彷彿是隱形帽子滿天飛的樣子,隨時就緒,撲向涉嫌歧視種族/女權/宗教/移民等的瑞典人頭上。很令人沮喪的社會趨勢,大概跟網民公審的氣氛相似吧,於是把有建設有意義的討論都抑壓下來,在喉嚨間卡住了。

或許是北歐氣候嚴寒,連帶人們的血液也不夠沸騰,難道真箇「冷靜之地」生「冷靜之人」?

文:周游

jauyau@gmail.com, wordwordword.wordpress.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