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徹中西:收現代知識 效中醫編章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27日

【明報專訊】今天讀到一篇寫得很棒的文章,有關中醫肺經經絡,特別是用現代神經生理科學演繹經絡原理,我看完不禁拍案叫絕。文章來自一位退休教授,原本是大學的物理學主任教授,精於天文數學及原料物理,在退休後開始研讀醫學解剖學,之後更當上大學的醫學院教授。

要知道撰寫這類型的文章有很多難處,首先要透徹了解最基本的中醫原理,也需要清楚明白西醫醫學的生物科學,同時需要大量的科學理據及研究實驗的知識去支持,最終亦不能偏離中醫本道。對一般人來說,閱讀這篇文章可能會比較艱深;但對臨牀的中西醫們來說,卻易懂且能修得其中的應用知識,看完會發現這文章令人歎為觀止的地方。

傳統非絕對 李時珍也與時並進

世上就是有這種高人,為求真理,把持着對中醫理論的信心,一步步艱苦研究其中複雜的理論,使中醫可以在現代知識中使人通曉。我曾經說過,中醫和西醫理論大多出於不同觀點,西醫從科學的角度看整體時,卻不知不覺看不到自己的盲點,看不透中醫博大精深的奧秘;另一方面,有些中醫不理會現代知識,直接想以古代文化為本,以為保護傳統之際,卻是故步自封而不向前邁進。

他們大概不知道中醫所依據的傳統醫理,也是在當年的新知中進步。明代大賢李時珍,萬曆年間正當傳教士利瑪竇把西方知識帶入中國,李時珍總結前賢當代成就著作《本草綱目》之時,了解解剖知識,汲精之際,提出「腦為元神之府」,突破傳統中醫以五臟為重點的框框。中醫理論一脈相通,概括承傳。之後近代醫學明白了肝儲備的血液於身體循環不足之際,會調動血液接應身體之需的生理,又加強了中醫「肝藏血」的理論基礎。每每遇到新知新見,中國醫學思想總能一貫相容,同而化之。

歷代醫家大賢,多少也在客觀、公正、真實、開放、包容中,務實地去探索、發現,推陳出新!

文:余秋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