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賢心事:成人專注力不足 誘發抑鬱

文章日期:2018年09月17日

【明報專訊】專注力不足是一種發展問題,患者小時候的專注力差,做功課不能持之以恆,容易因為大意而犯錯,相對上花很多時間,拖到很晚才能完成功課。教師亦可能投訴小朋友在課堂上「遊魂」。

如果專注力不足伴隨過度活躍,患者可能較早被發現,否則,家長可能只是以為小朋友懶惰,加以怪責,而沒有察覺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成年後,工作所需專注力增加,專注力不足的問題,令人覺得患者沒有用心,粗心大意,時常要人提點。患者因為經常被批評而感到沮喪,覺得自己沒出息、不優秀。患者在工作上一般不如意,難以在職場向上游。

開會「陪坐」 要同事執手尾

當工作上遇到要專注的時候,例如開會,患者可能看似在聽,但其實已經在想別的東西或是失去了焦點。開會時別人說的事情,患者都不能記住或加以分析,可以說只是「陪坐」。又或者,患者久不久便要離開座位,不能專心開會。

因為常常粗心大意,其他同事可能要幫他們「執手尾」,患者從而被責罵或影響人際關係。

患者因為統籌和組織能力不足,若要處理一些大型的function便容易遺漏,予人不能被信任的壞印象。

上司、同事當然不會理會患者是否專注力不足,但很多時候就連患者自己也未必知道這問題,因為他從小被批評為懶惰、粗心大意,使他以為自己性格就是如此。

亦因為這樣,專注力不足的患者一般自信心較低,在工作上不順利,亦可能容易放棄、不停轉工。

這些生活上的壓力日漸累積,容易誘發出焦慮症和抑鬱症。有些患者是因為抑鬱症而來求診,但抑鬱的根源,最後發現是因為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引起。

在這個年代,很多專注力不足的小孩在小時候已經被發現。但現在已是成年人的患者,可能在成長的年代,專注力不足還不是很多人認識,因而沒有被發現。如果現在發現自己的專注力偏弱,不妨找醫生問明白,尋找合適對策。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