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the Art World:誰是陳福善?

文章日期:2018年09月20日

【明報專訊】在香港做藝術宣傳推廣,從來都不容易。

當代藝術市場的競爭激烈非常,一個「新晉」藝術家要成功,除了要靠自己的天分和努力,更需要懂得宣傳自己的作品,才有機會在充滿不確定的藝術生涯中捱出頭來,然後獲得畫商獨具慧眼的賞識,以及藏家大膽慷慨的支持,突圍而出。

那麼「已故的」藝術家又如何?

較深刻的經驗,是2010年時,筆者曾為香港已故藝術家馬家寶(1927-1985)在中環大會堂舉辦一個紀念他逝世25周年的師生作品展。為這類已離世的藝術家籌備展覽的最大難處,就是宣傳:一個在一般公眾眼中非常陌生的已故藝術家,一不能親自出席展覽開幕,二不能親自介紹作品和講解創作過程,無論他在藝術史上有多重要地位(按:馬家寶於1949年移居香港後,曾跟隨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和國際畫壇名宿、被孫中山稱譽為「東亞畫壇第一巨擘」的李鐵夫學畫),要跟本地媒體以至「善忘」或「失憶」 的大眾介紹這些藝術家以及他出生成長的那些歷史故事,在香港藝術教育和歷史教育每况愈下的大環境中,說是「一大挑戰」簡直是一個understatement吧。

記得籌備過程中最難忘的是,這個展覽竟然得到國際權威雜誌Time Magazine的關注,並以兩大頁篇幅介紹了馬家寶這位寂寂無聞的重要藝術家的生平和有關展覽內容。眼見外國人如此「識貨」懂得欣賞我們的本地文化藝術歷史,相比香港,正如馬家寶的學生慨嘆,土生土長的畫家在本地觀眾眼中總是得不到重視……而據馬家寶的兒子馬恩國所講,馬家寶的畫作在中國、泰國等地的國家級博物館均有收藏,惟獨香港藝術館沒有,聽後真的有點悲從中來的感覺。

而另一位跟香港藝術淵源同樣深厚,但對於大部分港人來說或許同樣陌生的本地藝術大師,會是陳福善(1905-1995)嗎?

誰是陳福善?他是一個沒有受過任何正規藝術訓練的畫家,以無師自通的方式自學成名的「中國第一代的現代藝術家」。

他在1905年出生於巴拿馬,5歲移居香港,自此一生幾乎沒有離開過香港。他在1930年前,即25歲前,沒有畫過一幅油畫作品,作為一個「後學者」,他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人是可以從自學而獲得成功的。」透過自身的努力,他不只贏得同代人給予他的「水彩王」美譽,一生也在香港舉辦過數十場展覽,為後世留下逾3000多幅珍貴作品。

除了是一名多產的藝術家,陳福善也是一名多產的(也可能是香港第一批)中英雙語藝評家(也是全靠自己花錢買外國藝術雜誌自修自學的)。早於1930年代初,他已開始在香港報章上發表文章,分享他對中西藝術的看法。他在1933年寫下、刊登於 《華僑日報》的文章「對於美術之我見」,是現今所知陳氏最早出版的中文藝評文章。在文中,他已率先在當時還是傳統國畫當道的香港提出「夫藝術之表現,當富濃厚之情感,及深刻之寄意,乃能予人以刺激及興奮」等前衛論點,至今重讀,一點也不會覺得過時。

風格奇幻超現實

陳福善也算得上是「香港首位打破中國繪畫傳統,採用大量西方和實驗元素的中國畫家」。他五十多歲中晚年後的代表作中常見繽放色彩,那是他經過多年來的實驗和思考後,千錘百煉而得來的風格,充滿着奇幻、超現實戲劇元素的人物山水抽象畫,絕對是前不見古人的只此一家,相信也不會有後來者。

除了自身的藝術成就,陳福善對於香港藝術館的貢獻也是舉足輕重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以香港藝術館顧問身分協助藝術館建立香港現代藝術收藏。據說,多年來通過他推薦而收藏購入香港藝術館作永久收藏的香港藝術家作品不下千件。可見他對於支持同業發展上的不遺餘力及無私精神。

在這周末,筆者將有幸參與和見證這位香港藝術家在成都知美術館舉行的一場大型回顧展開幕。藉此,我們終於有機會重新認

識和了解這位傳奇藝術家的故事——一個真正made in Hong Kong,值得我們引以自豪的「香港藝術家」。

■ Profile

伍常

前佳士得美術學院課程主管,現為獨立藝術顧問公司Collect總監。

http://www.facebook.com/wuchang55

文:伍常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