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理:壞死性軟組織感染 極度高危

文章日期:2018年11月05日

【明報專訊】50歲的陳女士在街市工作,不小心被魚刺傷;起初不以為意,但傷口迅速惡化,發紅、發熱和發腫。急症室醫生確診「壞死性軟組織感染」(Necrotis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馬上轉介骨科醫生,需要即時進行手術切除所有壞死軟組織,並處方抗生素靜脈注射。

被魚刺傷 食肉菌快速奪命?

「壞死性軟組織感染」又稱「食肉菌感染」(Flesh-eating bacterial infection),包括「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壞死性肌炎」(Necrotizing myositis)及「壞死性蜂窩組織炎」(Necrotizing cellulitis);患者「軟組織」受細菌感染,病情惡化,可影響全身,死亡率甚高。快速診斷非常重要,馬上進行手術,切除受感染組織,再加上有效抗生素治療,或可控制病情。

染病高危因素包括「皮膚或黏膜受損」(Skin or mucosal open injury)及「免疫力下降」(Immunosuppression),後者包括糖尿病、肝硬化、中性粒細胞數量減少及愛滋病病毒感染,其他還有惡性腫瘤、癡肥、酗酒及曾經進行外科手術。

「壞死性軟組織感染」可分為「多菌型」(Polymicrobial)及「單菌型」(Monomicrobial)兩大類。「多菌型壞死性感染」大多由多種「好氧菌」(aerobes)和「厭氧菌」(Anaerobes)所引起的,包括「梭菌感染」(Clostridial infection);患者較多是長者或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較低。「單菌型壞死性感染」則較多由「甲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所引起,任何年齡皆有機會受影響,患者一般先前沒有任何慢性疾病。

「壞死性軟組織感染」較多影響四肢、「會陰」(Perineum)或頭頸部位,患處呈現發炎現象,包括紅、腫、痛及熱;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掃描或見軟組織有氣泡,有助確診。

治療「壞死性感染」,宜及早施行外科手術,積極探查軟組織受感染程度,並同時盡量清除所有壞死組織。醫生必須同時處方有效抗生素治療,例如「碳青黴烯」類抗生素 (Carbapenem),又或「β-內醯胺」加「β-內醯胺酶抑制劑」抗生素(beta-lactam plus beta-lactamase inhibitor),亦可考慮使用具「抗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效能的抗生素 (Anti-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tibiotic)及「克林黴素」(Clindamycin)。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