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s of Seeing:民間蒐集軌迹

文章日期:2017年02月19日

【明報專訊】說起創作,總少不了蒐集、研究的份,藝術家和設計師大多是好奇、愛發問的一羣,他們想尋找的答案不在書本,而要親眼看親手發掘。這是日本民藝運動始創者柳宗悅在1936年開辦日本民藝館的原因,收藏由無名職人製作的民間日常工藝品,讓參觀者近距離了解物件和工藝之美外,還可以參觀柳宗悅的私人藏品和生活居所。

日本民藝館位於東京目黑區,從JR站步行至少要十五分鐘,民藝館本身就是柳宗悅的家所,本館用作展覽館,館內收藏了約1.7萬件古今中外的陶器、瓷器、染織、漆器、繪畫等工藝品,其中大部分為日本作品。平日展出約500餘件,每年更換4至5次展品。工藝品身上的歲月痕迹、手工的人性美故然讓人看得津津有味,最值得一看的,是位於民藝館對面的西館——柳宗悅邸,每個月只對外開放四天,必須要擇日前往,看到的卻是柳家的生活場所和書房。

無名物最美

「民藝」(Mingei),意指民眾的工藝。日本思想家柳宗悅是民藝運動發起人之一,提倡美可以從民間工藝去尋求。他的好友英國陶藝家Bernard Leach為柳氏文章翻譯成為英文版本,書中提道在柳宗悅不只為日本和韓國工藝品定下重要的美學價值和欣賞態度,更為工業革命、科技進步時代帶來一雙重要的「Seeing Eye」,到底藝術是為了藝術家的自我或是用家?工藝是否有生命、故事和價值?答案都在東京的日本民藝館。去年是日本民藝館成立八十周年,為了紀念柳宗悅的民藝收藏家生涯,展館將他的私人藏品根據1910至1960年時序整理,分成十個主題梳理柳宗悅一生的民藝蒐集歷程。難得一見的是他在成立民藝運動前的收藏品,有木刻印拓、參與製作的西方現代藝術雜誌、早年醉心的韓國瓷器、佛教畫等,種類多,足見他興趣廣泛。

不要被偏見主導

民藝館氣氛安靜自然,館內禁止拍攝,進館前要脫鞋,物件以最簡樸方式展示,作品說明牌只寫名字和年代。為此有人曾經投訴民藝館的策展力不足,陶藝家、民藝運動發起人之一的濱田庄司回應指這是柳宗悅用心良苦,「參觀者要培養自己的閱讀力,不可時常依賴別人」。他認為觀賞物件,要心無雜念,更不要被知識或偏見主導感受和想法。除了展覽,本館還有一家小商店,在館長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的帶領下,販賣日本民藝產品,還有《民藝》雜誌、出版物,包括柳宗悅與Bernard Leach的書信集。

同樣由柳宗悅設計的故居西館,他從1935年起居住至離世,建築物比本館細,卻有生活味道,如牆上的字畫、十九世紀關東栃木縣大門;客廳是當年文人、思想家、藝術家們聚首地方。二樓書房完整保留,三面牆書架放滿哲學、工藝理論、神話、佛學、百科書,還有大量英文書籍,關於日本、東京、歷史、詩歌、民俗。年輕時代的柳宗悅精通西洋詩歌、藝術、佛教,從中方才發現真正的美就在東方民間工藝美學之中。

INFO

日本民藝館

地址:東京目黑區駒場4-3-33

開放時間:朝十晚五,周一休館(西館柳宗悅邸每月次周及三周的周三周六開放)

入場費:1100日圓(學生600日圓,長幼200日圓)

查詢:www.mingeikan.or.jp

作者簡介:Ire Tsui (巧詩)

獨立藝術、設計生活編輯,Talking Hands研究工作室發起人, hellotalkinghands@mail.com

編輯:曾祥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