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冰室 中產消暑地

文章日期:2017年05月19日

【明報專訊】從事飲食文學及文化研究的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指出,冰室文化同見於上海。早於一八八○年,當地便有製冰機,冰廠也於夏季供應冰水、棒冰或冰塊。以當時來說,冰淇淋罕見且價高,只有上海小姐逛街累極時,才會到冰室吃一杯透心涼刨冰,是中產階層時髦的消暑方式。最原始的冰室模樣,他則以一九三四年上海《申報》廣告推算,指當年的冠生園飲冰室提供多種凍飲,如桔子水、西瓜露、啤酒等,大致等同今天的冷飲店。另外根據鄭寶鴻《香江知味:香港的早期飲食場所》一書,有說香港首家冰室是一九一一年開業的馬玉山飲冰室。

早年冰室受西餐文化影響,裝潢以卡位、吊扇及馬賽克瓷磚為標記,並以售賣汽水、雪糕及西式糕點為主,跟現時咖啡店相近;及後才發展紅豆冰、蓮子冰、菠蘿冰等新式凍飲,而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廣告可見,部分冰室也兼售西餐。雖然冰室有高、低價之分,惟戰後香港人生活貧苦,大多難以負擔到冰室消費,因此冰室曾經是富貴的身分象徵。

昔日冰室,跟現在的咖啡室有着相同的功能。蕭欣浩指出,戰後香港人面對住處狹小的窘况,部分人只能租住牀位或梗房,活動空間不足,因此愛到冰室、涼茶舖,以較少的金錢,換取一些空間。再者,冰室曾予人前衛時尚感覺,年輕男女約會皆會選冰室。而冰室也吸納不少家庭客前來吃雪糕飲凍飲,因為戰後雪櫃屬昂貴電器,絕非家家戶戶所能負擔。以上種種原因,俱為冰室添上劃時代的意義。

然而七十年代起,香港經濟起飛,生活節奏加快,其時快餐文化傳入,徹底改變香港人的飲食習慣,冰室日漸式微。現時食肆選擇繁多,更分薄了冰室的客源,不過,近年年輕人愛懷舊,令冰室又趕上了潮流時尚,大受歡迎。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飲食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