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出神韻 房間也是功臣

文章日期:2017年08月23日

【明報專訊】想音響系統表現好,我們就有必要明白房間其實也是它的延伸部分,同樣需要關注。倘若房間聲學特性差,再好的系統也難以發揮;反之,房間聲學特性好,但音響系統質素低,也不可能無中生有發出靚聲,充其量只是把潛質發揮出來。此之所以,二者同等重要,無分彼此。

揚聲器發聲,聲波穿越空氣進入耳朵,稱為直射聲;射向房間六個面(四面牆、天花及地板),反射回座位處,是為反射聲。反射聲在空氣中經歷來回多次反射,當聲音在空氣中前進時會逐漸衰減,直至消失,整個過程稱為混響聲。根據以上所說,我們便明白到這些難以計算的反射聲,在房間中的情况其實是相當混亂,影響揚聲器的聲音是可以預期的。

方形房間 牆角現雜音

房間因應六個面相互關係,在多處地方如牆角位置會產生駐波(頻率共振),其表面特徵是低音多,進而改變高、中、低音平衡度。駐波最常出現在房間中三個面的接合點上,最明顯是天花牆角及地面牆角處。又如果房間的長、闊、高三個長度中的任何兩個是一樣或倍數的話,聲波會因為疊加而誘發出特別多的低音來。在展會期間,我們作為代理商的,總有機會碰上這類方形展房,而為了減少這些本來沒有的低頻能量,我們嘗試把音響系統斜斜的安置,或在一個牆角的兩側各擺放一隻揚聲器開聲,打破方形房間格局;令房間不存在可產生駐波的兩度平行牆,提高聲音清晰度。去年一場音響展上,我們在一個方形房間中採取了上述第二個擺位方式,便沒有出現明顯駐波,證實這方法有效。

很久以前本地有一家音響店,以配有半球體中音的高能量中型揚聲器作示範用途,令人詫異的是它中音以下密度不足,質感欠奉,更不用說什麼結實度和能量感,總體聲音缺乏真實世界中的動感、刺激性和熱鬧情緒。當年我不明白,多年後才漸漸了解到問題根源,是來自波浪形木板搭建的空心天花、左側及右側牆,它們吸收和隔離了來自揚聲器的不少能量;而大面積木板因應聲波衝擊起震,嚴格來說等同於有多塊巨大的振動膜在輕微震動,發出噪音,干擾寧靜的音樂背景,同時把舞台聲像輪廓模糊化。這情况令人聯想到為何高級擴音機的電路訊噪比(只要有電路就會產生噪聲)都是低的,目的是要讓音樂細節無遮無掩地浮現出來。

配置掛氈窗簾 減撞聲

現代家居裝修崇尚簡潔,以大面積硬平面設計居多,於是容易衍生出撞聲、聲音空洞、沒有合理的聲音結像、大聲時嘈吵的情况,人根本無法安心靜下來欣賞音樂。在這些時候,什麼掛氈、無玻璃油畫與窗簾等大型垂直物品,都成為發燒友用以減少撞聲的工具,而又不影響家居美學,堪稱一物二用。當然,上述一切手段均需要經過驗證,在定案前多番嘗試把吸音物安排於不同位置上,衡量其面積大小、厚度及用量,只不過發燒友這樣做需要花上不少時間。無奈有些發燒友是明知可為而不為,歸根究柢家居如何佈置,權力掌握在太座手中。

長久以來,音響圈對於房間聲學處理有不同理論,像前牆生(硬)、後牆死(軟)是為其中之一,目的是要讓來自前方的聲音保持一定程度生動活潑,而後牆吸音,就不怕聲音過度反射,產生干擾,降低清晰度。

另外有人提倡房間聲學處理是「前硬中吸後擴散」,不外乎為音響系統營造出聲音生動自然的均衡聽音環境。總之,無論使用何種方式,都需要經過臨場驗證,有效果就對了。怎說也好,房間中只要出現兩個平行面(例如左及右側牆、天花與地板),便會讓聲音有規律地來回反射,形成駐波,產生音染,因此發燒友會在房間中兩度平行面的適當位置上,作出一定程度的聲學處理,就是要減少規則聲反射現象。

倘若我們允許建造一間音響房,首重長、闊、高比例,可供發燒友參考的數據除了黄金比例0.618:1外,還有前人累積經驗得出來的數字如1:1.28:1.54及1:1.14:1.39,據稱也是不錯的選擇。第二點要注意的是不要以木板牆代替實牆。第三點是設法消減房間的固有駐波,這就需要運用適當的吸音物料,包括掛氈、無玻璃油畫、窗簾等,再配合零散分佈大小不同的家具,整合出聲音反射與吸收均衡的聆聽環境。發燒友緊記,每個房間也會有駐波,分別只是其嚴重程度,都需要處理。

(英立說之九)

文﹕李英立

圖﹕mak_75@iStockphoto、李英立

編輯﹕蔡曉彤

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Music and HiFi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