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青:線上線下 閱讀更有聲

文章日期:2018年01月12日

【明報專訊】你拿着什麼閱讀此篇文章,紙、手機或是滑鼠?科技急速影響閱讀模式及習慣,去年7月跨媒體閱讀平台linepaper誕生,每月發行免費紙本雜誌,網頁版具影片、朗讀文章聲音檔。最近他們更推出應用程式,線上線下推廣閱讀好事。

未來閱讀方式或如Netflix劇目《黑鏡》一樣,戴上隱形眼鏡字就出現眼前。在此之前,我們仍離不開紙本書及電子媒體。當然平板在手萬事通,現時看實體書彷彿有種浪漫的錯覺。然而linepaper不認為兩者對立,並花心思連繫。最近他們推出手機應用程式,讀者掃描雜誌文章的二維碼,便可延伸閱讀。本地繪本作家John Ho更首度聯乘將《香港散步日常》內容化作動畫短片,以擴增實境(AR)呈現。AR即是年前大熱遊戲Pokémon Go原理,於手機鏡頭畫面即時增添虛擬資訊(或動畫)。

linepaper應當月題目創作專題,本月號將會是New Year's READsolution,邀請嘉賓就新年願望來分享心水書單。他們亦會訪問作家及書業人士,例如曾有幾米、序言書室創辦人李達寧,專欄陣容則有「好青年荼毒室」、君比、馮睎乾等。另外,英文內容佔刊物四分之一,Reading A-Z抽取每個英文字母關連小知識,易入口。為吸引年輕讀者,雜誌排版精美,經常利用數據圖表幫助理解。

廣東話發聲書 平衡口語書面語

網上影片不算標青,反而「聽聽書」製作效果相當不俗。他們先與出版社取得版權,再邀請區家麟、柳俊江、雄仔叔叔等名人朗讀書本部分內容或序言。根據美國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資料,2011至2017年間,發聲書市場銷售比率雙倍增加。linepaper總編輯黃培烽解釋,英語發聲書市場大,書籍種類及製作相對豐富,讀者喜歡一心多用,駕車、做家務時收聽發聲書。他坦言廣東話困難得多:「每次都有掙扎,因為全篇讀書面語會很怪、很悶,但某些地方改了廣東話,可能會偏離本身意思或感覺,要好好平衡。」

例如黃雋慧作品《不漏洞拉:越南船民的故事》由鄭思思朗讀,1975年越戰結束,越共佔領南越引發逃亡潮。80年代,香港政府委託香港電台定時播出一段越南語廣播,解釋新推出的甄別政策。「不漏洞拉」是廣播首句,意指「從今以後」,朗讀亦因應內容較多口語,感情生動。反之,9月專題配合開學,挑選幾篇經典範文包括《出師表》、《背影》、《也許》等,由柳俊江朗讀,注重原本書面字句(網址:www.linepaper.com)。

順帶一提,完整長篇作品的廣東話發聲書更寥寥可數。2004年起「好聲」繼承已故填詞人黃霑意願,陸續推出《射鵰英雄傳》、《三國演義》等發聲書,前者由陶傑說書、古天樂聲演楊過;後者由廖啟智聲演劉備、黃秋生聲演關羽,粒粒巨星配合聲效,吸引追聽之興趣。

文:小東

圖:linepaper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