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丹麥式幸福 誰說物質不重要?

文章日期:2018年01月14日

【明報專訊】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網絡」(SDSN)發表的《全球快樂報告》,頭十名大多是北歐國家,丹麥多年來位列三甲位置,香港則屬於不快樂國家之列。難怪丹麥人經常自稱「全世界最快樂的人」,國家社會福利完善,有免費教育,政府保障人民工作和生活,他們擁戴Hygge*時光,愛在家中點蠟燭、品嘗熱咖啡、肉桂包,擁有美麗的家居和設計品……首都哥本哈根有全球最佳食府Noma、環保單車徑、具玩味的建築地標,還有一家專門研究快樂的獨立單位Happiness Research Institute(以下簡稱﹕HRI),過去四年來透過訪問和社會科學方式,為政府、城市、商業機構合作,將研究結果編撰成書籍出版發表。放眼北歐系列最後一章,我們訪問了HRI成員Isabella Arendt,了解丹麥式的「快樂研究」,當中可有為香港尋找「快樂」的新啟示?

丹麥人的快樂研究

丹麥真的快樂嗎?到訪HRI前幾天,我們向哥本哈根藝術學院的設計研究學者提起「幸福論」,他們卻搖搖頭說﹕「 什麼?丹麥人很快樂?不是吧……」事實上,HRI的創辦人和CEO Meik Wiking,經常在公開講座中告訴人們,丹麥人懂得快樂,卻同時有頗高的自殺率。尋找快樂,是一個歷久不衰命題,不同年代的哲學家、心理學家、文化人和作家都曾嘗試過,這次有什麼不同?

HRI的辦公室鄰近中央車站附近的河岸區,位於一間獨立屋的共享辦公室(co-working space),成員擁有經濟、政治、哲學和設計背景,專門從事不同社會範疇的快樂研究,透過收集數據了解不同地區人們對快樂的期望,更會為商業機構提供顧問服務。Isabella Arendt的專長是家庭政治學和職場生活研究,現正在修讀政治學碩士,HRI既是工作又是她的論文研究題目。「我們有不同類型的案子,如為藥廠設計快樂問卷、為設計公司進行個案研究、調查購物欲望與快樂的關係。因為快樂的成因和種類,背後有許多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不過,對於商業案子的客戶,我們非常挑剔,立場不合的話,我們就不會接。」

港韓日 為何不快樂?

HRI研究基於《全球快樂報告》,透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健康壽命、自由、慷慨、社會支援及政府或商業有否貪腐共六個因素評分,十分為滿分,零分為最低。結果顯示,全球最快樂的地方大多是北歐國家,敘利亞、也門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戰亂地區則最不快樂。「《全球快樂報告》評分主要由受訪者決定,北歐國家的社會福利完善,人民生活安定的國家,快樂指數自然較高;正在經歷戰事或高危疾病如伊波拉病毒的地區,人們經受天災人禍,當然不快樂。最叫我們意外的是在香港、韓國和日本,快樂指數卻奇低,比我們預期中的還要低!這些亞洲城市,基建、社會發展完善,人民教育程度高,生活標準緊貼西方城市,為什麼會不快樂?」她認真地說。

「香港不快樂!」我們三位來自香港的設計研究員,聽到這句說話後的表情,想必是非常複雜,心中同意卻帶點疑惑。香港人面對的城市、政治和生活環境,工作壓力大、對未來發展看不清前景,十個有九個都會說不滿意,加上我們不善於自誇的性格,做快樂指數調查時,當然是負面數字居多!Isabella Arendt接下來的分析,卻道出都市生活為個人帶來的心靈負擔。

難過時無人可傾訴

「不同城市、文化背景的人,對於快樂都有不同定義,有人視婚姻、建立家庭為幸福目標,我們發現在日本、南韓和香港,選擇不結婚、不生子的人也可以活得自在,然而,當我們問『當你失戀或生活不愉快時,有一個人(The One)互相分享/分憂嗎?』 收集回來的答案,竟然大部分都說沒有『The One』!這些參加者並不是單身人士,而是中產、收入穩定、有家庭、孩子、 同事等成功人士。可見快樂的關鍵,不是外在條件,而是人際關係。在這些發展健全的亞洲城市,要找到一個能夠信任的人,難度似乎很高,導致孤獨和憂愁成為了快樂指數低微的最大原因。」

啟民創社主理人之一的李欣琪,擁有二十多年社會設計研究經驗,綜合過去在海外和香港的跨代創意教育工作經驗,對於快樂與社會人際關係有以下的觀察:「 香港人對於敏感話題,大多會避而遠之,他們不會在公開場合討論年老、性問題;我的南美洲設計師朋友,曾來港與我一起做工作坊,她發現香港人見面時不會如歐洲、南美般擁抱對方,這是亞州城市人關係疏離原因?因為我們在日常社交場合,大多避免身體接觸,即使親生姊妹也不會攬頭攬頸。」Isabella同意南美的熱情文化有助建立彼此關懷的關係,丹麥人也不是天性熱情的族群。「丹麥人沒有擁抱的習慣,我也不會擁抱家人,成年後甚少擁抱我媽。不過,我們會有親密朋友,可以暢談心事那種。這種社交關係對於社會精神健康有莫大的重要性。」

選好物 自製快樂空間

HRI的出版物The Little Book of HYGGE - The Danish Way to Live Well,是全球長年熱賣的心靈讀物,新作The Little Book of LYKKE - The Danish Search for the Worlds Happiest People則是機場和書店推介的重點讀物,嘗試用數字、故事、訪問和生活點子建構「幸福天書」。到底真的有用嗎?那些設計對於日常生活的快樂,有幫助嗎?有趣的是,參觀設計博物館和哥本哈根街頭商店時,我們發現在丹麥家居生活中,可能是一件手工優良的家具,一盞溫暖桌燈,一杯熱飲或從Flying Tiger買來的無聊物件,多年來成為丹麥人自製快樂空間的重要因素。

「買設計師家具、在Noma吃一頓昂貴的美食,會令人快樂?坦白說,這並不是一般丹麥人的生活呀!我反而會着眼於快樂與安心、舒適之間的關係。傳統丹麥家具舒適、輕巧,人們可以輕易地移動,隨心使用;兒童產品,總是以安全為先;近年大熱的中價現代家品牌Hay,則運用鮮活的色彩和靈活組合,方便用家拼搭。當然,我想說的不是鼓勵消費,而是將快樂、物質與生活目標連結成為一種正面關係,例如完成了某件重要的事情後,才去買一件東西獎勵自己——獨特意義,這也是尋找快樂的重要一環。」Isabella解釋說。

*Hygge(讀音:Hoo-ga),始源於十九世紀的丹麥文化字詞,意指一種舒適、幸福和溫暖的生活狀態。如寒冬中窩在室內看本好書或喝咖啡,被視為丹麥文化中的重要生活方式。近年則成為全球幸福生活指南、追求新潮well-being生活的關鍵字。

【智能城市系四﹕放眼北歐(下)】

文、圖//巧詩(hellotalkinghands@mail.com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