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學堂﹕掌握聲線運用技巧 迷人靚聲有得練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06日

【明報專訊】立法會內,議員經常唇槍舌劍,有時候更要鬥大聲,早前「一地兩檢」條例草案委員會會議內,民建聯蔣麗芸與民主黨涂謹申就上演了大聲「互片」一幕,最傷的,可能不是感情,而是聲帶。

如果習慣大聲說話,但不懂得聲線運用,小心聲帶會受損。

日常生活中,有人習慣大大聲,有人卻太細聲,有人說話過於急速,有人特別易聲沙,學懂聲線運用技巧,可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找到適合自己的聲調、語氣和節奏,可令聲音更具吸引力。

聲線愈低愈吸引?

外國很多政要的演說具感染力,他們對於聲線運用、句子之間的停頓,說話時候的抑揚頓挫,也想過「度」過。早前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員發現,操控聲頻是使聲音變得更有魅力的關鍵,政要的聲音愈是低沉,給人的印象就愈有氣場和吸引力。

說話具吸引力是「進階」的訓練,一般人的常見問題是說話大聲、小聲、急速、沒有抑揚頓挫……性格使然所致?「從聲線運用的角度也可以解釋」,聲線導師郭立文(Kevin)說。

Kevin從事聲音工作逾二十年,一九九○年參加TVB第一屆「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從此踏上配音行業。九十年代播放的《聖鬥士星矢》動畫,當中的教皇撒加、《龍珠Z》的天津飯也是Kevin配音,他也曾替轉往亞視配音組的林保全聲演叮噹。

直至二○一三年尾,那時他在HKTV工作,但最後開台不成,是他的人生轉捩點,「在香港的媒體工作搵食艱難,所以希望跳出這個框框,剛巧看見聖雅各福群會聘請聲線運用導師,就這樣開始了聲線導師的生涯」。

Kevin說話時語速快慢適中,有適量的抑揚頓挫,聲音悅耳,令人羨慕。「這些可以透過練習做到,跟學唱歌一樣,有些人唱歌不動聽,但認真學習一段時間後,歌聲變得悅耳了,音域擴闊了,說話亦一樣。找到共鳴腔,說話時呼吸協調,找到適合自己的聲調,配合適當的語氣和節奏,對方自然聽得舒服。」Kevin說。

口腔如擴音器 聲帶影響聲調

聲音的產生,需要肺部呼出空氣作推動力,使聲帶產生震動,聲音在口腔或鼻腔產生擴音效果或共鳴。想像口腔就像擴音器,說話時嘴巴適當的張開,配合腹式呼吸,能增強聲線的共鳴,使聲音增強。聲帶的大小形狀會產生不同聲調,而頸部肌肉拉緊或放鬆,會影響聲帶震動,音調也會改變。

大聲說話 聲帶易腫脹

如果有些人經常大叫或大聲說話,聲帶或會因大力震動和撞擊而受損,道理如拍手,拍得多和大力,手掌會又紅又腫。聲帶腫脹,影響音質,長期如此,腫脹的地方會變成瘜肉或結節。

搵啱key 說話不費力

如何了解自己的聲音是否在最佳狀態?Kevin認為,說話時不感到吃力,能運用身體共鳴將聲線投射出去,別人能清晰地收聽。找對自己的tone和key亦很重要,「唱歌也要啱key,否則唱得辛苦,說話亦一樣,很多人不了解自的key,說話時略高音或低音」。怎樣找到適合自己的key?他建議嘗試讀詩詞,「詩詞讀得好,要有韻律,同一段詩詞用不同的key讀出,摸索自己是哪一個key」。

常見說話問題

Kevin教班以後,發現一般人常見以下問題:

‧語快速

可能因性格心急所致,也有機會是因為習慣使用「胸式呼吸」,導致呼吸淺,「由於要盡快把說話講完再吸氣,所以說話速度快」。

‧易聲沙

通常是因為「把聲不夠用」,Kevin解釋,「例如新入行教師在教書時學生難以聽到她的說話,故會提高聲線,或使用高音,音調過高,聲帶撞擊集中在某些位置上,容易令聲帶損害」。

‧說話大聲

「因為沒有用呼吸去調節音量大小,依靠肌肉力量發聲,或不擅於調節與說話對象的距離及落點。」

‧說話小聲

「呼吸太淺,呼吸和說話時不協調,也會導致聲線不足。」要在吸氣後準備呼氣的同時開始發聲說話,避免在呼氣後才發聲,否則用作發聲的氣量會減少。

好聲音訓練

‧腹式呼吸練好氣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習慣使用「胸式呼吸」,利用胸腔的肌肉擴張肋骨,使肺部的空間增加,將空氣吸入,缺點是空氣吸入量較少。

不論是唱歌或說話,宜採用「腹式呼吸」,吸入的空氣較多。當橫隔膜的肌肉收縮時,橫隔膜向下移動,胸部空間增加,這樣肺部得以擴張,吸入空氣。由於空氣是聲帶震動的推動力,當推動力愈大,震動愈大,聲線也因此增大。

Kevin示範一個簡單動作,以了解呼吸狀態,「將手放在腹部,另一隻手放在鎖骨下,呼吸時,感覺一下哪一隻手起伏較多。如果是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會脹起。呼吸愈深,腹部起伏愈明顯。人出生時是使用腹式呼吸,長大後由於環境或工作壓力影響,容易變作胸腔式呼吸,只要找回自然呼吸狀態,說話便有氣」。

‧共鳴腔練大聲

透過共鳴腔練習,有助提高音量,適用於老師、演講者或聲量小的人。適當的音調能於口腔和鼻腔產生最佳共鳴,說話時張開口腔,聲線才能容易投射出去,讓別人清楚聽到你說什麼。Kevin示範共鳴腔練習,吸氣後,呼氣時發出悠長的「hum」音,感受頭部引起的共鳴和雙唇的震動。如果聲線音調過高或過低,共鳴會減少。當把握到適當的音調享出hum音時,再在hum音後加上字詞練習,配合適當的口形將聲音投射出去。例如「hum……呀」、「hum……烏」。多加練習,才能掌握當中的巧妙。

YouTube很多教學,可參考以下短片:youtu.be/hXXQZEq2FyI

惜聲貼士

1. 少吃辛辣、煎炸食物

不宜吃過量辛辣或煎炸食物,如要吃麻辣火鍋,就要提醒自己小說話。「因為辛辣食物會令聲帶輕微紅腫,那就少說話,讓聲帶休息,否則容易導致聲沙。」

2. 少喝咖啡免喉乾

聲帶70%是水分,而咖啡容易帶走水分,「如果要長時間演講,事前不宜喝咖啡,因容易導致喉嚨乾涸。」

3. 睡眠充足

讓聲帶休息

知多啲:為何人人聲音不同?

有些人唱歌動聽,有些則是天生走音王,人的聲音為什麼如此不同?可幻想,肺的底部直到口唇,都是我們發聲的樂器。氣由肺的下方帶到聲帶,透過聲帶震動變成聲音,口腔如共鳴箱將聲音擴大,而頭骨、面形、牙齒等形狀和大小的不同,促成我們擁有不同的聲音。後天方面,由於我們從小受父母或親人影響,無意中或會模仿他們的聲線,這種說話的慣性(speech habit)也導致我們擁有現在的聲音特質。

「和聲音玩遊戲」工作坊

工作坊內容從呼吸到放鬆,透過集體遊戲與發聲練習,讓聲音和身體回到统一狀態。

日期:5月13及20日 (共兩堂)

時間:下午 3:00 至 6:00

地點: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205-208 室(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學費:600元(名額15人)

查詢:goo.gl/sdKRBh

文//李佩雯

圖//資料圖片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