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夠「營」嗎?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08日

【明報專訊】未來食物愈來愈多,究竟如何製造,營養成分又如何?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方麗影指,製造植物肉要從豆類等食物中,抽取蛋白成分,精製並以擠壓方式形成植物蛋白纖維,製造肉的質感。雖然植物肉同樣提供蛋白質,但動物因身體結構與人類相近,其蛋白質的氨基酸較易分解和吸收,而動物性蛋白的氨基酸亦相較植物性蛋白齊全。不過,她也提醒,只要注意食用不同種類的蛋白質,便能互相彌補營養的不足,對身體影響不大。

至於試管肉則是利用動物組織的幹細胞,提供氧氣及營養物質,在培養皿「種」出肉來。其營養與一般肉類相距不大,但方麗影提醒,由於這完全是在實驗室培植出來,亦有污染風險,過程中或需添加防腐、抗菌等成分。而昆蟲雖然繁殖速度快,亦富蛋白質,但因牠們一般在較骯髒的環境成長,如何將其轉化為乾淨的食物亦有一定難度。她個人認為,如希望增加食物來源,可從廚餘入手,如釀過酒的穀物、冲過咖啡的豆子仍蘊含高纖維和蛋白質,可再生產為營養補充品。

單看數據和資料,植物肉似乎真的能作為肉食的代替品,補充人體需要的蛋白質,但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純菁認為,從觀察大眾的飲食習慣,暫時大多數人仍偏好肉食,植物肉未必能完全取代真肉。而這種需要投入高技術及龐大資金生產的食品,如變成主流食物,則會令大企業及資本家繼續壟斷食物市場,令產品的價格及多樣性受限。但她強調,因財閥資本主義(Corporate Capitalism)之故,這現象本來在肉食生產上也有出現,企業因規模大、市場佔有率高,對政府政策及市場運作影響力大。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飲食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