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冬瓜一萬斤開始 訓練新手農青復耕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10日

【明報專訊】美國有復仇者聯盟,香港也有「復耕者聯盟」。

今個夏天,粉嶺老農田有機農場種了近三百株巨型青皮冬瓜,個個身形肥厚,重達數十公斤,然而這些只是一部分。早在三月份,多名農夫已密密開工,在不同地方種冬瓜,大家目標一致,合力種出冬瓜一萬斤!老農田的葉子盛發起「冬瓜一萬斤」計劃,以此為起點,背後理念是訓練新手農青的農藝技術,以及組成一個能互相合作的生產銷售團隊,為農青創造生存空間。

不懂農業技術 開農場如送死

香港農業需要生力軍加入,近年不少年輕人加入農夫行列,成為全職農夫,可是能持續走下去的,又有多少人?成功營運具規模有機農場的,大多是農二代。

「如果完全沒有農業背景開農場,跟送死沒有分別。」同樣是農二代的葉子盛說。葉子盛一九九九年在粉嶺丹竹坑開設老農田有機農場,自二○一一年起開辦源自澳洲樸門農法(permaculture)的永續栽培設計證書課程,希望永續農業概念在香港開枝散葉。

每年,他遇見不少想開農場的年輕人,「開農場,技術、人脈、資金缺一不可。但年輕農夫對農業認識不深、種植技術未到家、欠缺人脈尋找農地,而且資金不足」。一籃子的問題,環環相扣,只有一股熱誠,難以成事。

做農夫,非想像般浪漫

「有些年輕農夫對農業的認知天真,想開農場但不懂計數,不會以謀生的角度考慮,純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做農夫很自由。」欠缺種植技術也是一大問題,如果沒有師夫,很難成功。「一些新入行農夫,忽視農業技術的重要,覺得自己是大學畢業,耕田沒多難,在維基百科找找資料,就以為自己識種。」

光有技術難成事

在永續栽培課程的學生中,女學員朱慧敏(Judy)令葉子盛印象深刻,「她於二○一二年讀完永續栽培設計課程後,為了耕種夢,去了台灣耕田,很認真並非玩玩吓」。朱慧敏曾經是典型OL,現在卻視農夫為終生職業,早前從台灣回港開農場。那時葉子盛助她尋覓農地,從老農田附近的農地開始打探,發現香港農地零碎化問題,如果農地太小,不能擴充發展,不足以維生,「如果做到好慘就無謂耕田。以前農夫一個農場最少三四萬呎(四五斗地),當年我爸租二十幾斗地做生產才能掙錢」。

香港跟台灣不同,在台灣找幅農地耕田餬口比香港容易,葉子盛意識到,「即使教她技術,但未必有地,有地又未必識種、識種亦未必有市場,而且一個人未必能應付所有農務。一籃子問題要一起解決,不能分拆」。

「復耕者聯盟」 解決農青問題

所以,三年前葉子盛構思「復耕者聯盟」計劃,解決農青面對的問題。第一步是物色較大片的農地,故從禁區附近村落入手。覓地過程中,碰過多次釘,最後得到打鼓嶺週田村一名年長村民支持,「村民在歐洲看見一些村莊環境優美,認為農田復耕有助美化鄉村環境。」

週田村的農地可連成大片,如果能與村民達成共識,葉子盛冀在此創造一個農業社區,農青在此從事教育、生產及導賞工作。「如果在一條村復耕農業,既能美化環境,對村民來說亦有經濟誘因,例如塱原種米後,吸引很多外來人去參觀,帶旺附近村落,村民或會意識到,要發展鄉村土地,農業是一個選擇。我們負責耕田,村民做一些小本生意,雙方得益。」

Judy是復耕者聯盟首位在週田村耕種的農夫,其農場作為基地,葉子盛希望將來能逐步開拓其他農田。

連結農夫 互助互補

「復耕者聯盟」名字噱頭十足,有沒有特別意思?「擺到明是呃like。」葉子盛笑說。

「三年前構思此計劃時,復仇者聯盟好hit,這個計劃的核心人物是一班農青,有些做生產,有的做教育,每人有不同技能,就像復仇者聯盟的蜘蛛俠、變形俠醫、鐵甲奇俠。農夫通常都是『獨家村』,不太合群,各有各忙。復耕者聯盟的農青,即使每人要打理自己的小農場,亦會互相幫忙,例如其中一個農場需要起水池,大家會幫手」。今次「冬瓜一萬斤計劃」,除了老農田大師兄阿麟負責種五千斤,另外兩名復耕者亦在老農田種二千斤,其餘由其他農場合力完成,「相比一個人種,意義不同,將來希望定期舉辦類似的農業計劃,聯盟農青們共同完成」。

冬瓜一萬斤是頭炮項目,一萬斤看似很多,但對葉子盛來說是「基本盤」。

「以前我爸一個人種兩三萬斤,一萬斤是基本,否則難以『維皮』。幾個人一齊種,大量生產,才有叫價及競爭力。今次種的一萬斤冬瓜,已有機構願意合作分銷,如果只種一千幾百斤,價格沒有下調空間,對分銷機構沒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農青透過大量種植冬瓜,有助提升種植技術」。

大冬瓜如何種?

老農田的大冬瓜,每個三四十斤以上,他們種過最重的冬瓜,近六十公斤重。「要種大冬瓜,基礎種植技術要掌握得好,當冬瓜種得好,技術可應用於其他瓜果種植。」葉子盛說。

瓜瓜落地 六個月

種冬瓜較種蔬菜的時間長,由育苗開始計算,四五個月後才有收成。在新曆一月底開始育苗,三月要翻泥、開壢,將冬瓜苗定植,施基肥。鋪草護根,保持泥土濕度、穩定溫度,護根夠厚,可防止野草生長,是種植過程重要的一環,不能偷懶。三月開始有害蟲黃守瓜出沒,所以要用筲箕蓋着幼苗,以防害蟲咬食葉片。四月中開始搭棚,修剪藤蔓,冬瓜開花座果後,選最強壯的果留下來,同時要剪側蔓和追肥。踏入六月份,瓜果有十多斤重,在晴天時,一日幾乎長一斤,七月便收成。

葉子盛強調,「所有工夫做足和做好,才有好收成。做農夫除了要勤力,亦要懂得管理農務,什麼時間落肥、澆水、割草鋪護根、搭棚等等,要有計劃進行,心情不好也要做。」

青皮瓜 肉綿滑

老農田種的青皮瓜,身形肥厚,跟街市常見的品種不同。冬瓜品種不同,肉質也有分別,「冬瓜皮愈深色,肉密度愈高,街市的黑皮冬(有人稱為青皮冬),肉實味清;青皮冬的肉較綿滑,適合用來做冬瓜盅;江門的白皮冬,瓜肉更綿,宜炆煮」。下月中,慈善機構「大銀」會在老農田辦「大人Don't瓜」宴,為生死教育活動籌款。

「大人Don't瓜」宴

慈善機構大銀在過去一年舉辦多場「生死學堂」,並開辦「好命人」工作坊,就是讓大人Don't瓜,可以安心老去。老農田將會送出千斤有機冬瓜,為大銀的生死教育活動籌款,7月中辦「大人Don't瓜」宴,市民參觀冬瓜農田之餘,還可在田邊品嘗有機冬瓜宴。

日期:7月14日(周六)

時間:下午3:00至6:00

地點:粉嶺丹竹坑老農田有機農場

人數:35人

收費:$380(大小同價、包粉嶺東鐵站來回交通)

活動內容:冬瓜田介紹,品嘗傳統爐灶製作的特大冬瓜盅、冬瓜飲料、特色小吃,參加者可自製冬瓜泡飯、手冲咖啡

查詢及報名:goo.gl/BrQikh

文、圖//李佩雯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