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野豬走入手機App…… 廣東話劇本轉化新演繹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27日

【明報專訊】「一個人平地消失,佢哋到底去咗邊?」讀本地舞台劇劇本,多數是廣東話的。按手機一下,彈出一句對白,手機應用程式「tbc...」面世三個月,開闢新路向。本地著名編劇莊梅岩早前雙手奉上舞台劇《野豬》劇本,首演由黃子華擔綱,坦言當年結局並不完美,現於小熒幕重現天日,竟別有一番詩意。年輕作家陳煩身兼團隊編輯之餘,新作《全家覆》亦引起瘋傳。二人面對面,談語言亦談創作。

《野豬》,第一卷開首便是長長的獨白。故事講述研究口述歷史的木訥教授突然失蹤,資深報人阮文山被滅聲不許報道事件,決定另籌報章,望討回公道。妻子Tricia勸阮文山舊學生及手足Johnny回港幫忙,勾起三人愛戀及情義糾纏。同時,報人漸漸落入理想、恐懼、生活掙扎之中。

「我初時好擔心會否拖累他們『收視』,你知,故事那麼沉重,有沒有人看啊?」莊梅岩爽朗地說。本來團隊邀請她創作新故事,然而莊梅岩本年三劇在手,分身不暇,因而想到交出舊心頭好。

結尾配音樂 莊梅岩叫好

幾年前莊梅岩獲香港藝術節邀請創作舞台劇,《野豬》二○一二年二月首演,請來黃子華飾演Johnny。二○一四年,本地劇團同流接棒再度公演,換上全新班底。莊梅岩說:「當時找子華因為覺得他非常適合演此個角色。有明星演出,我們都預了有一大群子華粉絲買票。而之後再演,多數是劇迷。其實我好想令更多人接觸此劇本。」

莊梅岩說衝擊新聞價值事件、社會不公仍天天上演。最初花上約一年時間蒐集資料,其中一個訪問對象乃正要轉行至商界的傳媒工作者,令她理解業內價值矛盾。《野豬》結尾關於主角與一頭野豬,本來已是比喻為主。手機應用程式表達更為抽象,配上RubberBand歌曲《山河故人》。

回看作品,莊梅岩不禁說:「結局的確很孤獨,好難演,前兩次放在舞台的處理手法,可謂已經盡了力。不過,因為今時今日的香港跟幾年前已不同,現在社會那股情緒已經好低沉。你叫我改,我改不到。好在團隊想到原來可以在別的地方推推,音效、音樂等,我感到幫了很大忙,好像帶動返個spirit。」莊梅岩形容《野豬》很「蝦人」思考,望手機閱讀能令整個感覺年輕一點,引人細嚼。

你知道嗎?圖書館有話劇劇本可借來看。大型藝術節或劇團偶爾將受歡迎或得獎劇本刊印出來,很多時獲圖書館收藏。香港藝術節亦有為《野豬》劇本出版雙語刊物,莊梅岩說首演時第二場幾乎已賣完一千本。然而,坊間書店要找本地劇本集來看,殊不容易。二○一五年,天地圖書出版《莊梅岩劇本集——五個得獎作品》,結合《法吻》、《聖荷西謀殺案》、《教授》等原汁原味劇本。她坦言,香港劇本閱讀市場很細。

一句句廣東話彈出 增易閱度

的確,如非戲迷,相信大家未曾特意找劇本來看。然而「tbc...」的載體模式卻與劇本性質不謀而合,令劇本易閱度大增。莊梅岩說:「不是看開劇本,你會感到很難跟,然而當你一句句彈出來就不同。」人物你一言我一語交織,彷彿像莊梅岩所說,「寫對白時個腦有好多把聲」,相信讀者亦然。

編輯團隊之一陳煩負責整理《野豬》文本,說劇本人物角色鮮明,基本上沒大改動。她解釋:「劇本始終有些動作或舞台指示,那些部分我要轉為故事的敘述間場。例如劇本寫某某進場,我便要改為某某步入辦公室。」

陳煩於間場使用書面語,莊梅岩認為效果有趣:「對白是一句接一句廣東話,感覺很生活化,突然有一些間場,是書面語的,則感覺較為優雅,亦像吹了一陣風過來,那閱讀體驗幾得意。」

「劇本寫時、演時都是廣東話,那記錄時都用廣東話,才捕捉返『陣味』。」莊梅岩接道。故事說到報人阮文山發現在位者關於「完美都市」的秘密,開始反思社會公義。其中一段說到阮與人爭論揭發真相之重要,弱勢社群未來或要住進地底,對方勸阮文山不要阻礙社會「發展」:「只要上面有飯開,我哋就喺下面執米碎,點解要介意係人哋枱頭跌落嚟㗎?畀佢哋有特權!」看得人心酸。初時閱讀故事時對此「全廣東話」文體或感吃力,隨後由於本為舞台劇,句子愈看愈順。例如以上句子,則即感到書面語不夠入肉,想想「枱頭」改了作「桌面」。

莊梅岩解釋:「早年有一次要把《法吻》劇本改成書面語,讓韓國單位翻譯成韓文,令她非常痛苦。她說到緊握拳頭:「就算外國翻譯我的劇本,我都從來沒有看過。因為一看,我好感覺到那語言的節奏,在翻譯時流失了幾多,英文也好,書面語也好,嘩頂不順。」團隊則表示,平台不限作者使用廣東話或書面語。

回看類似的文體轉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播劇盛行,《小男人周記》由鄭丹瑞飾演男主角阿寬,道出工作、婚姻生活、生活等事情,大受歡迎。之後更出版書籍,內保留廣東話對白。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助理教授片岡新曾以一九九六年再版的《小男人周記》,研究粵語中的動詞後綴,包括「𡁵」。例如,文中引用「佢同我客氣𡁵嗰陣,唔知點解氣氛突然緊張起上嚟」,表達事件發生時態。

至於廣東話讀物,早在一九四七年,《新生晚報》連載小說《經紀日記》,出自三蘇之手,正正混合文言、白話文、廣東話。學者文潔華於《香港嘅廣東文化》曾引用「經紀拉」系列文章:「時已不早,我去新寫字樓返工矣,三美已經叫人來間房,一開二,自然佢間大的,我間細的,不過文具傢俬,十分摩登而名貴,完全係美國派頭。」整體來說,後來者對此「三及第」文體評價不一,有人認為是香港文學先鋒,亦有人認為未能進入文學門檻。

《全家覆》港式潮語 發放笑彈

「你有沒有看她的《全家覆》?笑到我呢!」莊梅岩「彈跳」力驚人,說着就把話題拋給陳煩。

《全家覆》為程式最近推出的新作,仍未連載完,故事輕鬆得多,廣東話亦倍感親切,少不了港人常用的英文簡稱。

團隊形容《全家覆》乃「原創愛回家式處境喜劇」,故事講述一天家姐幫爸媽下載WhatsApp,更開了一個家庭群組。主人翁「我」是家中弟弟,每集鬧出不同笑料。「tbc...」於網上分享首集內容,影片已超過六十三萬瀏覽,應用程式亦有八萬人閱讀。陳煩說:「我要澄清,本人媽媽不是這樣用WhatsApp的,哈。」

陳煩發揮網民知識及幽默感,例如當弟弟發送「黑人問號」圖片出來時,媽媽天真地問:這個黑人是誰,你的同學嗎?然而,陳煩一直當心不能淪為「抽水帖」,嘲諷代溝問題。她續說:「有很多留言說很有同感,認為媽媽使用通訊程式好煩啊。其實,我表達的都是他們很想進入大家的世界,嘗試理解一些方式。」

第一卷說到,弟弟於朋友群組呻父母麻煩,一個朋友突然「離開群組」。陳煩說:「這是來自我朋友經歷,聊天時說到其母過身後才發現對方有facebook。現在說起,也有點眼濕濕。所以啟發了我想,一些小品可否帶到些微思考及信息給大家呢。」猶記得以前翻雜誌很喜歡看漫畫「聾貓」,一本書刊總留位置予此等城市流行創作。陳煩說:「平台希望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故事。你說文學底蘊,我寫的一定不是。不過我自己很清楚,這個故事是用來搞笑的,那大家笑到就好了。」

故事最重要,乃他們一直提倡。順帶一提,本周三陳煩於程式推出新作《情敵勸退師》第一卷。故事靈感來自她發現內地興起此種「職業」,用盡方法為顧客趕走第三者,另外亦提供形象設計及情緒開導。團隊更與Secret Tour Hong Kong協辦真實的失戀旅行團,交織故事內容。目前平台人氣最旺的作品為鄭梓靈《大人的戀愛》,看來陳煩之作亦是「潛力股」。莊梅岩則指目前埋首《短暫的婚姻》劇場版,預料明年一月上演。嗯,即使書展命題及分類飽受批評,果然始終問世間情是何物。

網址:tbcstory.com

文:劉彤茵

編輯/蔡曉彤

美術/SIUKI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