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排練 梅卓燕變之舞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27日

【明報專訊】「轉變是一個過程,我不會輕易下定論。」舞齡逾四十年的梅卓燕說。自小學習傳統中國舞,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接觸現代舞,多年來獲獎無數,近年仍孜孜不倦,不時再踏舞台。她參與國際藝術計劃iCoDaCo,將與來自瑞典、波蘭及匈牙利的編舞家上演新作Transformation,免費帶來一場文化衝擊之旅。

輕盈跳到59歲

「小時我很喜歡閃閃頭飾,老套嗎?可能因為婆婆喜歡帶我看粵劇,因此就好想跳中國舞,覺得好優雅。」梅卓燕年屆五十九歲,總是步履輕盈,笑容可掬,十分親切。

一九七三年,梅卓燕在港學習中國傳統舞。八年後,她加入剛成立的香港舞蹈團,並成為首席舞者,遇上舞藝人生首個巨大轉變。梅卓燕解釋:「我跳中國舞明明覺得好開心、好美,但為何我內心如此calm(冷靜),好像在跳一支舞,不過不是在跳我自己。」

當時舞蹈團請來曹誠淵及黎海寧編現代舞。她道出艱辛過程:「好記得黎海寧老師常常說﹕『你唔好整天顧着蘭花手得唔得,那個只是形式!』她慢慢帶領我到要『嘔』出來,從內心。不過,我開始明白那份力量的流動,好好玩。」一試即愛上,一九九一年,她決定轉赴紐約進修現代舞蹈。自此她參加大大小小海外演出,包括威尼斯雙年展、哥本哈根及里昂雙年展,更與已故國際知名舞者Pina Bausch成為好友。

不一樣的「台下」表演

離開是為了回來,近二十年她主力在港編舞或演出。今年,她參與藝術雙年計劃iCoDaCo,旨在邀請世界各地舞者合作,於不同城市巡演。本屆主題為「衍變」(Transformation),首站是香港。他們與太古坊ArtisTree合作上演公開排練及試演場次,相當新穎。公開排練場次較輕鬆好玩,穿插團隊討論,呈現表演者「台下」一面,觀眾即時反應亦引發交談。當然排練場次前,團隊會有平常的私下綵排。

「計劃開始以來,我們一直在空中溝通,哈。」梅卓燕指的是網絡視像通話。表演集合國際舞者,由於文化背景大相徑庭,先要蒐集資料,讓對方了解有關社會歷史大事,表達個人感受。她指過程勾起舊日經歷:「有一年我去威爾斯表演,策展人說因為覺得香港與威爾斯的城市好相似。我走在街上見到Queen's Road、醫院及學校名字,又覺得對呢。更甚,他說兩個地方其實都有自己母語,關注母語在城內的使用有幾活躍,其實大家留意的東西很似。」即使舞者來自瑞典、波蘭、匈牙利、威爾斯,她續指,觀眾必定看到表達及肢體上差異之處,但相信亦會感到相同的力量。

各地舞者表達有別 力量相同

團隊創作時要求每人將自己任何轉變經驗,先以一分鐘表達出來,文字溝通化為肢體感受。梅卓燕說:「你從高角度看,可以指社會;你由下面看上去,可以是個人。轉變就是大家流水作業的生活,在一個很不aware(察覺)的狀態之下,遇到什麼事突然敲醒你?」

那「變」很痛苦嗎?「Shocking(震驚)一定有,無論那件事是悲還是喜。」梅卓燕爽快接道。由一九八六年,開始編作「日記系列」,將個人際遇及經歷化為舞蹈,上部是二○○九年「謝幕—梅卓燕五十年不變舞照跳」。每隔一段時間,她都為自己來一次轉變的小總結,沉澱處世與自處智慧,梅卓燕說:「面對轉變,反省之後可能得到一些啟示。對,啟示。我不會說是結果,因為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走下去時,你改變了心態。」

公開排練2018

公開排練場次:8月17日及20日下午12:45

公開試演場次:8月22日下午12:45及晚上6:30

門票:免費,必須先網上登記

地點:鰂魚涌英皇道979 號

太古坊康橋大廈1樓ArtisTree

查詢:taikooplace.com

文:劉彤茵

編輯/王翠麗

美術/Annie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