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日本、蘇格蘭 細味世界級「威水」

文章日期:2018年09月12日

【明報專訊】威士忌以蘇格蘭與日本的出品最為港人所喜愛,但其實世界各地都有出產威士忌,譬如最古老釀製威士忌的國家愛爾蘭及上期提到的台灣,還有更多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例如瑞士、瑞典和印度等。

或許你未喝過愛爾蘭威士忌,但總會飲過Baileys,這種甜酒的基酒正是愛爾蘭威士忌。有說法是,愛爾蘭早在12世紀便生產威士忌,比蘇格蘭早,因此她才是威士忌發源地;難怪她們的威士忌連名稱也別樹一幟,用Whiskey,而非一般的Whisky。愛爾蘭威士忌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採用3次蒸餾(蘇格蘭威士忌一般兩次),因此造出來的威士忌口感順滑,酒體較輕盈,特別易入口;花香及蜜糖等香味感覺也很純淨,只是相比「蘇威」來說,就可能太簡單。

愛爾蘭大膽新貴 葡萄酒桶陳年

愛爾蘭威士忌在很多酒吧都有,Jameson、Midleton應該都很常見,但說近年較有特色的應該是Teeling。Teeling雖然近年才冒起,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782年,與知名的Cooley酒廠原是同一家族所創,但2012年家族將Cooley賣了給日本酒業巨擘三得利後,便以Teeling名義「重出江湖」。Teeling雖然秉承愛爾蘭威士忌傳統造法,但風格卻年輕大膽得多,譬如以葡萄酒桶過桶,其中Single Grain便使用美國加州紅酒桶;26年的酒款,更於波本與勃根地白葡萄酒桶中陳年,因此除了雲呢拿香氣外,更帶有白葡萄、熱帶水果等味道。

法國威士忌 風格多變

既然講了愛爾蘭,就不如從歐洲談起,比如法國。說起法國的酒,是紅酒?香檳?還是干邑?其實威士忌在這個好酒之國也佔一席位,除了她們是全球消耗最多單一純麥威士忌的國家之一外,也會自家製威士忌,運作中的威士忌酒廠達35家之多,但我只喝過Warenghem酒廠的Armorik雪莉酒桶款,還有Glann Ar Mor酒廠的Kornog,兩款威士忌風格迥異。Armorik用了100%法國麥芽釀製,雖然有雪莉桶常有的乾果、焦糖味道,但也有橙皮、檸檬的清爽氣息。至於Kornog,我嘗過的是泥煤作品,在濃厚的煙熏氣息之中,也滲出淡淡的海洋鹹風,有點像蘇格蘭島區的威士忌。

意大利「威水」 酒瓶型過人

另一個盛產紅白葡萄酒的國度意大利,原來也有威士忌出產,最值得一談便是2012年才投產的PUNI。PUNI雖用蘇格蘭傳統方法釀造威士忌,但在過程中有不少特別之處,例如原材料上除大麥與小麥外,還用了黑麥,而且陳年只有3年便推出市場。但數PUNI最創新之處,卻是酒瓶。與一般威士忌圓潤酒瓶的設計相比,PUNI則顯得棱角分明,而且上半部全黑亦富型格色彩。我試過PUNI第一批推出市場的兩款酒Nova及色澤較深的Alba,前者在美國及歐洲橡木桶陳年,有花香與雲呢拿味道;後者則由西西里島的Marsala cask及來自艾雷島的威士忌木桶陳釀,所以帶點煙熏氣息,但兩款酒的味道都稍淡。

德國威士忌 後生可畏

德國的啤酒及白酒很著名,威士忌產量不算多,但或者你要記得SLYRS這間酒廠。SLYRS這個字源自一所歷史悠久的修道院,但酒廠卻很年輕,大約10年前才推出威士忌,但到2014年便以一款PX Finish贏得WWA(World Whiskies Awards)的歐洲最佳單一純麥威士忌,因而聲價十倍。SLYRS最特別之處除了蒸餾器的管狀林恩臂特別細長外,還會用上全新木桶陳年,而且很願意用不同的酒桶過桶。這家德國酒廠的作品雖然在酒吧並不多見,但他們經常到香港的威士忌節擺攤位,遇見時不妨一試。

啤酒桶陳年 瑞士玩創新味

說起過桶的創新,我就會想起瑞士的Säntis Malt。這家歷史悠久的酒廠以釀製啤酒及麥酒為主業,到1999年當地取消了主要穀物糧食不得用於釀造烈酒的法規,開始釀起威士忌來;由於酒廠有不少啤酒桶,因此釀酒師靈機一觸便以啤酒桶陳年,創造出一種新穎的口味。Säntis Malt Edition Säntis Old Beer Cask感覺十分清新,帶點龍眼與菊花的香氣,味道上卻有少許咖啡與多士的感覺。

瑞典土炮 因「吹水」而生

大家有沒有想過香港為什麼沒有出產威士忌呢?瑞典便有8個酒友因一次度假「吹水」喝着蘇格蘭的威士忌,而興起要出產瑞典釀造的威士忌這個瘋狂念頭,且在1999年付諸實行,成為今天世界知名的Mackmyra。除了原料取材自國內,Mackmyra有些酒款甚至連木桶也用上了瑞典橡木桶,堪稱土炮中的土炮。

澳洲小廠 兩奪WWA

除了歐洲外,大洋洲的澳洲也盛產紅白酒,但其威士忌也在近年冒起,多得位於塔斯曼尼亞的小酒廠Sullivans Cove在2014年憑一款French Oak作品,贏得了WWA世界威士忌大獎;其American Oak桶號HH0351亦贏得今年WWA最佳單桶單一純麥威士忌殊榮。聽說這間小酒廠在奪得世界第一的時候,其實只得5人釀製威士忌,一款酒的年產量也只得18,000支,但勝在小巧精緻。French Oak是一款充滿果香、黑朱古力味道的佳作,一獲獎時便炒貴10倍,現在已比較難找,如想試一試Sullivans Cove的其他酒款,Double Cask較易找得到,有青蘋果、香草等味道,感覺較為清新。

印度出品 口味豐富

轉了一個圈,我們回到亞洲,除了日本與台灣,另一個亞洲出產威士忌的國是印度。或許你想像不到,其實印度是威士忌消耗量達世界前5名的國家,但大眾飲用的大多是土炮威士忌;由於當地規管不嚴,就算使用了molasses糖漿作為原材料,也可用威士忌之名,因此印度土炮威士忌其實是否真的威士忌實在值得商榷。不過,印度確有兩間生產單一純麥威士忌酒廠——Amrut及Paul John。

Amrut意謂供奉神明的甘露,其酒廠原本生產Rum及白蘭地等烈酒,到1980年代才開始釀製威士忌,而且走的是正統威士忌風格,雖然Amrut酒廠位於印度南部Bangalore海拔900多米的高地,但始終氣候炎熱,每年的Angel's Share可達16%,是蘇格蘭的8倍,但相對而言熟成也更快,陳釀威士忌大約3、4年便可推出市場。Amrut的Fusion是其著名酒款,取其以印度及蘇格蘭兩地的麥芽一起釀製威士忌之意。Fusion在2009年推出市場,橫掃多個獎項,連Jim Murray也曾大讚不絕。事實上,Fusion既有花香蜜糖氣息,但也有淡煙熏、烤烘多士,甚至黑咖啡的味道,十分複雜,值得一試。至於Paul John我也試過幾款,但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什麼,總覺得有些鹹魚味,或許將來找個時間再細細品嘗會否有所不同。

理論上,我還應介紹一下美國威士忌,畢竟她們也是威士忌出產大國之一,而且也有波本威士忌、黑麥威士忌、田納西威士忌和美國威士忌等很多分類,只是我個人不太喜歡「美威」像加了添加劑的甜,記憶中較為好喝的是近期頗流行的Michter's。事實上,除了上述國家的威士忌外,我還喝過加拿大(前陣子拿過世界第一),甚至泰國(喝過兩款,一款有西芹味,另一款像跌打酒)及緬甸(那個味道很難稱得上是威士忌)的,「周遊列國」之後,還是喜歡蘇格蘭。回家的感覺,真好。

■ Profile

胡蘇 - 開威士忌酒吧,到現在淺談威士忌的皮毛,目的,只為交流。

文:胡蘇

編輯/王翠麗

美術/Annie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時尚公民 飲食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