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Focus.編者話﹕乜都教 不如乜都慢慢教

文章日期:2018年01月09日

【明報專訊】我讀小學的那些年,除中文、英文、數學主科外,還有社會、自然、健教3科,當時是沒有常識科的。想當年,我很喜歡社、自、健,尤其是健教,因為所教的內容都很「貼身」,况且要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亦是易如反掌的事,甚至可說不費吹灰之力,所以讀得很爽、很輕鬆。

不過,當我揭開今天小學常識科課本時,真的被嚇一跳,單元極多之外,在高小所講所教的,其實不少也是我初中年代方接觸的,例如香港出進口貿易、工業北移等問題,這些擺明就是中一EPA(經濟與公共事務)的課程內容。

聽前線老師說,現在常識科最大的問題是「大包圍」。教育局很貪心,什麼都想小朋友知,什麼都想他們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是人文歷史、科技知識,都囊括在常識科之內。老師慨嘆,要在緊湊的上課時間下符合課程進度已經不容易,又何來再有能力讓學生深入探究,提升他們的高階思維呢?結果,又是塑造了一科需要背誦大量資料的科目。

我明白時代不同了,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愈來愈多,但「過火」了,就等同揠苗助長。我亦很同意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趙永佳所講,過多的單元和主題只會令學習碎片化,所以有必要調節課程的深度與廣度,而不是一味再「增潤」課程內容。

最有效的學習,從來不是靠老師教得多,最重要是提供足夠空間,讓學生能夠深思探究,掌握重要概念,這樣,反而能學得更多。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71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