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不惜犧牲DSE備試 中六工程師 揚威機械人大賽

文章日期:2018年01月16日

【明報專訊】一升上中六,學生滿腦子只有一件事:考好DSE文憑試。在「一試定生死」的壓力下,人人埋頭苦讀,偏偏有3個熱愛STEM的中六生,寧願缺課都要飛到上海,出戰機械人編程比賽,事前還花上幾個月來準備!家長和老師沒有大驚小怪,更全力支持,到底是什麼吸引他們,要放下書本去迎戰呢?

大膽挑戰 勇奪突出貢獻獎

在2017年11月遠赴上海,跟世界各地選手較量的九龍塘學校(中學部)中六生鍾豪健笑言,有種「代表香港」的自豪感。他跟兩個同級同學兼拍檔麥榮志、李驊洭,亦不負「香港代表」之名,在世界教育機器人大賽奪得「突出貢獻獎」。單聽獎項名字,以為只是安慰獎?其實是指他們的表現搶眼,國際組別約200隊參賽者當中,只有6隊拿到這獎項。

臨場變通 棄用預設程式

能夠獲得評審青睞,是他們大膽挑戰的精神,竟敢棄用大會預設的程式碼。

話說比賽期間,參加者要用兩小時編寫程式,砌好機械人,再完成轉動風車、將小方塊推入指定範圍等7個複雜任務。大會預設了部分程式碼,參賽者可以此為基礎,加以改良,按道理能節省不少時間,但3個同學發現,官方的程式竟然會間中失靈!

麥榮志表示,為了確保穩定,他們一致決定自行編寫新程式。時間緊迫令他們大感緊張,幸好也順利完成任務,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評審對我們創作的程式感到驚喜,事實上,真的有隊伍用了預設程式,在任務途中突然失靈,證明我們的判斷沒有錯」。

除了創作程式外,同學備戰的工夫也絕對不少。在7個任務中,有4個是開賽數個月前已告知,另外3個隱藏任務,則要到場後才得悉。為了作出又快又準確的應對,他們大花心機「貼題」,重溫了過往多屆比賽的錄影片段,歸納出較常見的任務,如運送物件、行去指定目的地等,再預備相關方案及練習。

準備周全,到了臨門一腳,還是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們重溫的錄影片段中,所有任務都是在地上完成,沒料到去到上海,駭然發現今年比賽改在桌上進行,四方還加上小圍板。這小小的改變對機械人轉彎的角度、行的距離和幅度都構成影響,李驊洭笑言倒霉,「看了這麼多片段都沒見過圍板,誰知這次會有!結果到埗第一晚就沒睡,通宵商量解決方法」。

突破重重難關奪獎,實力自然不容小覷。3人學STEM的路程大同小異,都是在高小至初中期間愛上編程、砌組件,但當年STEM不像今時今日般普及,尤其小學更缺乏課程,唯有自學搭救。麥榮志和李驊洭在網上蒐集編程資訊;鍾豪健想了解電腦如何運作,中一時拆開了家中的主機,牢記零件位置後砌回原貌,家人都沒察覺異樣,他又主攻物理科,以掌握電路、電流等知識。

為了今次備戰,他們由5月開始參加校外STEM課程,每個周末都要上堂;為了同時追趕DSE進度,暑假期間更是先在學校補課,再去上STEM課程;3人每星期更見面兩三日,商討比賽事宜。

作為應屆DSE考生,難道不怕耽誤考試?影響升學?

得家長老師支持 把握機會

鍾豪健直言,對於是否參賽,他曾考慮了好一段時間,「好掙扎!我是典型理科生,語文水平不太好,本想趁暑假急起直追。參賽就要花很多時間備戰,開學後還要缺課去上海」。不過,着重成績的他最終仍決定參賽,一來因為出外比賽的機會難得,二來要感謝家長和老師,「他們對我的學業或多或少有期望,但完全沒有給我壓力,也沒規定要留在家溫習,反而讓我自由決定」,老師不單鼓勵,也助他們訂立溫習方案,想清楚如何追回缺課日的課堂進度,確保學業和比賽之間有所平衡。

李驊洭則跟鍾豪健完全相反,當老師在堂上提及去上海比賽時,他第一個舉手自薦。之所以毫不猶豫,原來與初中的經歷有關,「初中時我參加數學奧林匹克比賽,初賽時得到頭三名,順利晉級決賽,我卻不想花錢花時間」。他退出了奧數的決賽,事後才覺得後悔,「這些機會不是常常有,我也想知道自己的能力去到哪兒。難得再有參賽機會,又是我擅長的範疇,一定不再錯過」。

文︰李樂嘉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73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