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波波教授演講廳 和孩子攜手「走塑」 做世界公民!

文章日期:2018年02月06日

【明報專訊】人類為求方便,使用大量即棄的塑膠製品,造成全球災難性的膠污染。「綠惜地球」曾估算港人平均每日棄置約528萬個PET膠樽(回收標誌1號樽)於堆填區。據英國廣播公司電台(BBC)報道,全球每年約有800萬噸塑膠垃圾被棄置到海洋,數字驚人。塑膠在大自然中難以分解,亦常被野生生物誤吃。有些塑膠「有入無出」,影響生物進食和消化,嚴重甚至死亡。不少塑製品含有能干擾動物(包括人類)荷爾蒙及免疫系統的化學物質,可削弱動物的繁殖和抗病能力。

生產商會加入不同的塑化劑去改善塑膠的特性和功能,如加強硬度、抗紫外線或防止氧化等。例如:生產商會把雙酚A混進塑料使膠樽蓋變硬以方便扭動。大部分常用的塑化劑(如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的化學結構與雌激素相似,能干擾動物的荷爾蒙,使雄性雌性化,亦使雌性早熟。在台灣,曾經有多宗男孩陽具變小和女孩早熟的個案是因食品生產商濫用塑化劑而致(goo.gl/49BBJx)。上海的研究結果顯示,若9至12歲女孩的尿液雙酚A濃度高於每升兩毫克,她們超重的機率比正常同年女孩高2.3倍(goo.gl/A6ai6D)。美國研究發現,前列腺癌患者尿液中的雙酚A濃度比正常男性平均高出4倍,推測雙酚A可能與該癌病有關(goo.gl/2gFsGF)。雖然市面上不少膠水壺聲稱不含雙酚A (BPA Free),但其實是用了其他含環境雌激素的塑化劑(如雙酚S和雙酚F)來代替,換湯不換藥。因此,我們應以「絕膠」為上策。用金屬水壺較安全,但切記別裝載酸性的飲料,因酸會令金屬融解而釋出水中,增加攝入重金屬的風險。

孩子畫腦圖 了解塑膠禍害

罐頭和杯麵內壁皆塗上膠膜,和一般用膠包裝的食物一樣,亦被塑化劑污染。台灣政府的定期監測發現鳳梨酥、罐頭炸醬、罐頭沙茶醬及各種即食麵等均含較高濃度的塑化劑。我們應盡量避免食用塑膠包裝的即食食品為妙。

為了減少塑膠對野生動物和人類的禍害,我們應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塑製品。家長可先讓孩子了解塑膠的禍害,再邀請孩子畫「腦圖」去列舉不同「走塑」的可行辦法,然後坐言起行,和孩子一起「走塑」,做盡責的世界公民!

作者簡介:香港大學生物學學院教授、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科學家。平易近人,學生稱他「波波」。由Band 5學校到考獲獎學金到英國博士畢業,發現興趣才是求學之匙。育有一名「每事問」的9歲女兒,經歷二次成長,從孩子角度出發,帶着童心走進兒童的科探世界。

文﹕梁美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76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