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離世女兒抑鬱 分享感受撫平哀傷(9-15歲)

文章日期:2018年02月20日

【明報專訊】問:我的丈夫一個月前因病離世,現與13歲女兒搬回娘家居住,由外婆幫忙照顧女兒起居飲食。而我則重回社會工作,但近日發現女兒情緒抑鬱,外婆告知,女兒有時會哭泣,晚上更會輾轉反側,持續失眠。父親離世令她無法釋懷,我十分擔心,想問問專家是否需要帶女兒看心理輔導?有什麼方法可解決其情緒問題?

答:如果家中有親人離世,哀傷期一般為半年至一年,在這期間親屬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出現麻木或否定的情緒,有些更會過分平靜,皆因不想承認親人離世,而悲傷的情緒則會隱藏在心裏。第二階段:出現情緒低落或情感矛盾,這時情緒較為複雜,例如:會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盡力拯救親人等;或會感到憤怒,認為去世的親人拋下自己。第三階段:坦然接受親人離開。

就來信的個案,由於父親剛過世一個月,女兒抑鬱,應是處於第二階段,而這種悲傷的情緒實屬正常,因此媽媽毋須過分擔心,不過可多觀察女兒會否出現超出悲傷的行為,例如:自殺、自殘、出現幻覺或幻聽等,甚至悲傷過度,影響日常社交,如出現以上情况,便應帶女兒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完成爸爸未完成的事

我有三個建議給這位媽媽,協助女兒渡過哀傷期。第一,鼓勵女兒寫信給父親;女兒可透過寫信,將對父親的掛念抒發出來,而寫信的過程,像與父親對話,感覺就像父親陪伴在旁,有安慰的作用。第二,母女應互相坦誠分享內心感受;女兒失去父親,媽媽亦經歷喪偶之痛,大家同樣失去摯愛,更應互相扶持,有助渡過哀傷期。第三,媽媽可鼓勵女兒延續父親生前未完成的事,例如去爸爸從前想去的地方,砌好爸爸未完成的拼圖等,過程中女兒可慢慢習慣父親的離開,而當她處理父親的事情時,亦令她有感爸爸陪伴在旁,同時也可讓她從忙碌中淡忘傷痛,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

媽媽不要抑壓自己情緒

最後,我想提醒一下個案中的媽媽,女兒的傷痛,當然要着緊和關心,但也不要過分抑壓自己的情緒,面對喪偶與家庭的改變,自己已承受很多壓力,我建議媽媽除了與女兒多坦誠分享外,也可多找尋信任的朋友傾訴,積極面對新生活,避免過分陷入傷痛之中。

資料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註冊社工凌婉君姑娘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78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