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出走的勇氣

文章日期:2018年04月03日

【明報專訊】今年香港藝術節其中一個最矚目的節目,是英國國家劇院的《深夜小狗神秘習題》(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它改編自馬克海登(Mark Haddon)的同名暢銷小說,2012年被搬上舞台,其後在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上演,屢獲殊榮。《深》以目不暇給的舞台科技和巧妙的形體動作最為人樂道,我一年多前在紐約初看此劇,感覺相當震撼,今次重看依舊投入興奮。

故事講述一個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十五歲少年,因為調查一隻小狗被殺害的真相,結果踏上一趟驚險的旅程。這個故事讓許多觀眾產生共鳴,因為我們都像主角一樣,當對所有大人都感到失望時,慶幸遇上能夠發掘自己潛能的老師;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如何面對不完美但真心愛護自己的父母。而我尤其被另一主題吸引,正如編劇說,這是個關於「出走」的故事——「一個男孩鼓起勇氣走出小鎮死胡同的故事」。主角有溝通障礙,不善交際,甚至從未獨自離開居住的街道,但為了追尋真相鼓起最大勇氣出走。他抵達倫敦柏靈頓站的一幕,舞台燈光閃爍不停、眼花撩亂,正正反映大鄉里出城面對來勢洶洶的人潮、千絲萬縷的鐵路線那種迷惘和焦躁。

成功要素 首選「勇氣」

要成功,勤奮堅毅智慧都很關鍵,但首要的因素非勇氣莫屬。這世代的孩子普遍生於安樂,物質豐富,備受呵護,是故冒險精神好像企鵝的翅膀慢慢退化了。其中一個例子,是我發現愈來愈多學生抗拒出國留學。有些學生成績一般,要爭入本地大學相當渺茫,若家中經濟條件許可,我通常建議他們出國。這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天大地大,何必把自己的人生囿於蕞爾小島,被一個僵化的公開試去裁定自己的前途?留學等於進入另一套教育制度,發掘自己不同的可能性。我見過許多在香港「小未必佳」的學生,出國一兩年便「大時了了」,脫胎換骨。

留學根本不只念書,更是一趟寶貴的成長之旅。在外國人生路不熟,沒親友的事事要自己去面對解決,有親友的可能少一點生活上的困難,但所謂相見好同住難,同樣要學懂處理人際衝突。再者,在外國體驗的是另一套思考方式、歷史文化、價值觀,視野自然開闊。而最難得的是,當你遠離熟悉的家人朋友和喧囂的香港式生活,安靜的時間和空間霎時多了,你會學會獨處,跟自己和天地對話,聆聽自己心聲,更清楚了解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想要什麼,要走怎樣的路。

留學學獨處 聆聽自己心聲

很多學生抗拒海外留學,通常說怕悶和不想離家,在香港好吃好住,何必離開安舒區,自討苦吃?但我會反問學生,留在香港,你未來四年的生活會有多大變化?還不是依舊略盡綿力讀書,閒時逛街看戲唱K打機,營營役役隨波逐流又過四年,有什麼得益?美國著名詩人E.E. Cummings說過,「It takes courage to grow up and become who you really are.」,要成長,就要拿出勇氣來。

作者簡介:曾製作多齣音樂劇,包括《震動心弦》、《逆風》、《奮青樂與路》,其中訓練學生參與音樂劇的過程更被拍攝於本地紀錄片《爭氣》中。現為香港培正中學副校長

文﹕何力高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84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