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回應﹕教學語言與讀寫能力 無明顯關連

文章日期:2018年04月24日

【明報專訊】「用普通話教中文」的遠程目標,早在1999年已出現,當時,由政府委任的課程發展議會建議,在中文科裏加入普通話元素。經多年討論後,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於2008/09學年推出「協助香港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普教中資助計劃正式出籠,每期有40間中小學得到支援,在校試行普教中。

在政府推動下,不少小學都試行普教中,根據語常會做的普教中概况調查,有開設普教中班別的中小學比率,由2008/09學年的55.5%,急速上升至2012/13 學年的70.4%;惟及後增長顯著放緩,2015/16學年有71.7%中小學開設普教中班級。

不過,資助計劃在2013/14學年已正式結束,是否代表政府不再大推普教中?又會否調整這遠程目標呢?本刊曾就此向教育局查詢,該局未有正面回應,只表示所有中文課程都應以提升語文能力為目標,學校可因應校情,包括師資、學生水平、校園語境、課程安排、教學支援及家長期望等因素,自行決定是否實行普教中。

對於有學校轉回廣教中,教育局發言人亦沒透露是否了解原因,以及學校實行普教中的困難,只表示在實施普教中時,學校如有需要,教育局會提供協助及相關培訓。局方又認為,根據「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2016」,沒有證據顯示廣教中比普教中更能提升中文閱讀能力,故教學語言及讀寫能力並無明顯關連。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87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