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讀好書﹕社區書櫃裝載本土文化 香港人撐香港書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19日

【明報專訊】香港的童書店和繪本館愈開愈多,但售賣的,仍以翻譯著作為主。其實,香港不乏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有慈善團體伙拍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捐贈100個專門收納本地兒童圖書的社區書櫃予各區小學,期望我們的新一代能多看本土作品,實行「香港人撐香港書」!

文︰沈雅詩

儘管世界各地有很多出色的兒童圖書,但礙於生活環境和文化差異,我們的孩子讀起來,未必容易投入。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何巧嬋就以《伊索寓言》中的〈狼來了〉為例,「這個故事雖然好,但身處香港的小朋友,又何來見到放羊的情景?他們知道什麼是牧羊人嗎?沒有共鳴,就難以代入角色」。

情節有共鳴 潛移默化建品格

之所以如此看重孩子能否代入情景,是因為兒童文學作品背後堅負重要任務,「所有童書,都是在頌揚真善美的價值觀,但並非說教式,不是強加給小朋友的,而是透過有趣味,又能引起共鳴的生活情節,在潛移默化中,建立他們良好的品格。」何巧嬋說。

香港兒童文藝協會過去三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動本地兒童文學藝術的發展,理念與軒轅教育基金會相近,基金會副主席孔敏莊同樣肯定本地兒童文學作品的價值,「本地兒童文學家所創作的故事,肯定更切合香港的實際環境及家庭狀况,例如講隔代照顧、三代同堂,這些狀况,在香港很常見,但外國的兒童書就未必會寫這些題材,因為外國文化不是這樣,兩代人是獨立生活的。所以,若只看外國童書,有些中華文化或許沒機會接觸到」。

為推動香港兒童及家長多閱讀本地好書,軒轅教育基金會將斥資380萬元,捐贈100個主要收納本地兒童圖書的社區書櫃予小學及有需要的社福團體,並定期舉辦不同的工作坊。基金會榮譽會長史立信透露,培訓故事爸媽將會是重點工作,「現在手機文化太盛行了,很多時在家裏,不論家長或小朋友,都是各自在滑手機,欠缺親子溝通。因此,我們提倡閱讀,而且鼓勵親子共讀,期望用書本來增進一家人的感情」。

培訓故事爸媽 鼓勵親子共讀

每個社區書櫃約藏書100本,而挑選童書的重任,就交由香港兒童文藝協會。何巧嬋強調,雖然社區書櫃以香港兒童文學作品為主,但她亦會選取一些來自內地、台灣的好書。至於好書的定義,她就列舉了三大標準。

第一,作者的文字功力要夠強,而且懂得鋪排情節,「故事內容要高潮迭起的,應在情理之內,意料之外,讓小朋友看得有趣味,想一看再看」。第二,要傳遞正確價值觀,「兒童圖書沒有灰色地帶,但真善美的價值應潛藏在有趣的故事之中,讓小朋友發掘」。另外,何巧嬋又提到,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有年齡界限,「如果閱讀對象是學前兒童,他們識字量不夠,就要多點圖畫,而且文字與圖畫需要互相結合,讓小朋友易於理解內容;相反,若閱讀對象是高小學生,他們有足夠的閱讀能力,那圖畫就宜少不宜多,否則,會阻礙孩子閱讀文字」。

■社區書櫃精選

《一家人看月亮》

內容:這是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主角阿素的爸爸失業了,阿素因而發現一件古怪的事情——原來,爸爸、詩人、月亮、狼、炒蛋,有着一段不尋常的關係!

作者:阮志雄

繪者:王建衡

出版社:螢火蟲

《阿花和大個》

內容:大個在公園等好朋友阿花回來,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好像等了一輩子,阿花還沒有回來。忽然,一個叫阿花的老婆婆出現,究竟她是誰呢?

作者:阮志雄

繪者:Patrick Ng

出版社:螢火蟲

《教爺爺學行路》

內容:小女孩的爺爺因中風不良於行,她並沒有嫌棄爺爺,反之一直從旁支援他、鼓勵他,耐心地教他重新步行。原來小女孩對別人的關愛,是從教師、爺爺身上學回來的。

作者:何巧嬋

繪者:ruru lo cheng

出版社:新雅文化

《這裏誰最大》

內容:本來是家中獨子,突然「升呢」做哥哥,引發小男孩的矛盾心情和角色危機。小哥哥心中不是味兒,決定帶着他的老狗離家出走,這隻忠心善良的狗,又如何幫助小主人平息這場成長風暴呢?

作者:何巧嬋

繪者:ruru lo cheng

出版社:新雅文化

《這也是我的家》

內容:隔代照顧的家庭很普遍,就像小鳥菲菲,一直在外公鳥和外婆鳥的家中長大。不過,最近菲菲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家的爸媽都比別家的爸媽老呢?牠決定要去尋找年輕的鳥爸爸和鳥媽媽……

作者︰馬楚雯

繪者︰鄧美心

出版︰香港小童群益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5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