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School.佛教中華康山學校﹕一條繩教數 聽歌學英文 生動教學更入腦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07日

【明報專訊】在推行「一生多體藝」的佛教中華康山學校,兩名應屆畢業生李竣軒和李芷晴都是課外活動的活躍分子。竣軒是籃球校隊隊員,每周至少有三日練波至5時;芷晴則參加小記者訓練,每周五留校受訓,回家又要做資料蒐集、寫稿等。時間花了不少,卻也無礙學業表現,他們分別獲派至皇仁書院及庇理羅士女子中學,校內獲派首志願中學的小六生亦達87%,證明Happy School一樣能培育出優秀學生。

87%學生獲派首志願中學

校長吳永雄指出,他期望每個學生都有兩項課外活動,故聘請教師時已注意對方的專長,以便發展多元活動,近年就有英語欖球隊、舞獅隊等。即使面臨呈分試的六年級生,都可以繼續參與,既加強學術以外的能力,也確保校園生活過得愉快,「這些活動不是純玩樂,它們各有學習意義,又有助放鬆心情,成績都易有進步」。

除了廣泛的活動選擇,Happy School的精髓更在於教學方法。低年級為適應期,很多時都讓學生多玩遊戲,務求令學生喜歡上學,例如一至三年級生每周都到英語室上堂,透過桌遊和玩具學英文。但到了四年級便是分水嶺,「高年級課程深了,對學生的要求相應提高,否則一路放鬆下去,升中時不會派到好學校」。

死背未理解 舊校讀得不開心

要考得好成績,並不代表要催谷或死記硬背,相反,教師會在課堂設計上下工夫,讓學生對課堂內容留下深刻印象。竣軒最能體會箇中好處,原來他在四年級才轉到康山學校,媽媽李太透露,學業壓力大是轉校的主因,「舊校每星期都有測驗和默書,他未理解內容便要死背,我發現他讀得不開心,還很抗拒上學」。

來到康山學校,教師在堂上善用道具來講解,間中又舉行問答比賽,竣軒開始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他印象最深的是數學堂,「老師叫我們帶一條繩回學校,用來量度圓周,我才知道讀數學不限於背公式」。加上平均每天只需花約兩小時來做功課及溫習,他的壓力不大,轉校才一個學期就已重新愛上讀書,還笑言連生病都不太願意請假。

教師少講話 學生多分享

芷晴則是自一年級便入讀康山學校,回憶起校園生活,基本上全是開心的片段,包括去度假村、博物館等作戶外課,但最難得的要數四年級那年,她喜歡上英文堂,「當不明白英文文法時,老師很耐心教導,並用上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學習『as well as』時,老師叫我們聽一首流行曲,歌裏多次使用這個連接詞」。她不知不覺把詞語用法記了入腦,還在筆記本上抄了整首歌的歌詞,教師見狀便鼓勵她,嘗試在作文中運用。

抄歌詞是自主學習的表現,這正是吳永雄所追求的,「我想學生有自己的目標,而不是單單滿足教師的要求。所以每教新一課前,教師都會讓學生訂立個人目標,如『熟記10個詞語』之類,再設法達成」。而心目中最理想的課堂,則是教師少講話、學生多分享,「現在做到七三之比,教師講三成,學生討論佔七成,未來可能會做到八二的比例。學生參與愈多,學習便愈投入,更能鞏固知識」。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2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