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樂: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別做「自戀」者

文章日期:2018年09月04日

【明報專訊】今年書展,除了為小朋友講故事之外,就是相約書友一起選書,準備新學年「爸媽讀書會」的討論和分享材料,除了繪本之外,還是希望找些心理學及正向教育的親職書,以便培養我們多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本《為什麼他只想到他自己》從茫茫的書海中吸引了我的視線,也許周遭總會遇見這樣的人:「儘管他們看起來好像人很好,可是對自身以外的事情卻漠不關心,只在乎自己」;「很容易就因一句說話就受傷,卻不在意自己的言行其實也傷害別人」;「無法與他人進行良性溝通,會在他人做出自己意料外的行為時感到生氣」;「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會立刻『變臉』;「總是在猜測別人怎麼看他、在別人心中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喜歡引人注意」。其實,這些人為什麼只想到他自己?因為他們渴求關注又無視他人,正是「自戀者」。

外表謙虛 內心不接受批評

「什麼是自戀者?」書中以《伊索寓言》裏的「烏鴉與狐狸」作比喻,指出自戀者就像烏鴉一樣「渴望讚美,沉醉在別人的讚美中」,烏鴉其實是「外顯的自戀者」喜歡出風頭,更愛誇大自我形象來壓抑內心的絕望才能夠面對現實,他們不對外界張揚就無法在現實中活下去。然而,「內隱的自戀者」更難分辨,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態度謙虛,但內心卻無法接受批評,因而性格內向且高度敏感,對他人表現出防衛的態度。所以蘇黎世大學的若格.威利也指出,「仔細觀察自戀者,可以發現他們絕對不像外表那樣含蓄低調,他們的理想好高騖遠且空洞,失敗後則感到羞恥和強烈的罪惡感」。

干涉、控制當成關心

最可怕的還是那些自戀者不斷地複製,自戀的家庭持續複製自戀者。要知道人在幼年時期需要積極的關心,心理上才能有所成長。倘若父母也是自戀者便會將「干涉」和「控制」當成為「愛」和「關心」,他們的子女卻把「關心」相等於「干涉」,這樣又怎能感受「愛」的存在呢?難怪自戀者會千方百計地去疏離關心他們的人,意味着他們的內心是多麼孤獨和恐懼!

透過這本書讓我們更警覺及反思,究竟平常有沒有全心全意地聆聽家人的心聲?當子女說話時,父母又有沒有適時回應呢?換言之,避免變成及複製自戀者,就要學習怎樣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時刻培養樂觀及同理心。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作者簡介:致力推動親子共讀,足迹遍及港九多間幼稚園小學,到處「講古」

電郵︰choieebook2011@gmail.com

文︰菜姨姨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6期]

相關字詞﹕輕鬆升學 新書共讀 菜姨姨 讀樂樂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