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1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尖沙嘴是印度美食集中地之一,最近又有新餐廳Spice Bazaar進駐。這家餐廳的聯合創辦人兼總廚Balram Yadav入行超過30年,曾是迪拜王室御廚,實力不容小覷。定居香港已有18年的他,與合伙人Imran Khaleel一直在港推廣印度美食,Imran期望透過不同的印度菜,令香港人加深認識印度飲食文化和歷史。
2025-02-01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隨着啟德體育園開展各項場館測試,園區附近的啟德零售館1、2及雙子匯均有不少新食肆陸續進駐,包括日式燒肉、日韓洋式餐廳、shabu shabu等。其中在香港擁有多間分店的日本燒肉店「牛角」,更開設全新年輕副線「牛角J」,特設多個1人座位,給一眾「孤獨的美食家」放開懷抱,享受「1人前」燒肉。
2025-01-15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男團ERROR成員郭嘉駿(193)昨天(14日)35歲生日,外公在他生日前夕離世,令他十分傷心。193昨天在社交平台分享小時候與外公的合照,他說︰「我細個有段好長嘅時間都係公公婆婆湊我,因為爹哋媽咪日頭要返工,所以我每日放學都會去公公婆婆屋企,到食完晚飯先跟爹哋媽咪返屋企。以前一直都覺得公公好犀利,到咗呢個年紀都仲可以身體咁健康冇病冇痛周圍走,個腦仲係轉得咁快可以睇財經炒股票,但係近一兩年佢身體狀況突然急轉直下。以前每次上去佢屋企食飯我都食好多嘢,因為佢煮餸嘅味道出面係食唔到;以前每年新年都好期待食到佢親手整嘅蘿蔔糕,因為好足料好好味同出面買嘅蘿蔔糕根本冇得比,但係近年因為佢身體狀況越嚟越差,所以已經好耐冇食過佢親手煮嘅嘢食。不過食唔食到都係其次,大家都覺得佢身體健康先係最重要。」
2025-01-08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近日有網民在threads發長文爆料,指有女藝人開設新餐廳,並透過朋友聯繫他負責設計及印刷,但對方覺得收費過高而走數,疑拖欠尾數3700元,該網民其後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最後法庭判勝訴,女藝人需支付申索人應收款項及訟費,但女藝人拒絕找數,由於網民在文中提供不少線索,包括上載裁判書上顯示Yan字,惹起不少揣測。
2024-12-31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杭州曾被形容為「美食沙漠」,如現在仍有人這麼形容,恐怕他是太久沒到訪了。
2024-11-19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西班牙菜未必是香港人的搵食首選,但無論是食材運用或調味,其實與亞洲料理頗為相似,活用海鮮便是一例。中環大館最近新開一家西班牙餐廳,主打西班牙中北部地區的海鮮;另一家於荔枝角已開業10年的餐廳,亦在最近迎來新任西班牙籍總廚,帶大家味遊西班牙,品嘗各地的特色美食。
2024-11-16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聽說很難預約的大坑手工意粉店Nocino,最近逆市在觀塘開分店,隱身在熱鬧的工廠商廈區裏開枝散葉,成了不少foodie之間談論的話題。
【明報專訊】近年,港島東太古坊一帶重整建設,也進駐了一些讓客人好好享受陽光、呼吸新鮮空氣的al fresco式餐廳,位處太古城民居之下的À Poêle French Bistro可算是其一。雖然餐廳不設戶外座位,但bistro以雙向折疊玻璃門作開放式設計,在室內用餐一樣可以感受天然日光與舒爽的鮮風,頗有法式度假風。
2024-10-08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D.P:逃兵追緝令》丁海寅與《還魂》鄭素敏合演韓國有線頻道tvN劇集《媽媽朋友的兒子》前晚播出第16集大結局,收視8.4%,較上集急升2.4個百分點,成為開播以來最佳成績,並且是同時段收視冠軍,TV朝鮮劇集《DNA戀人》由Super Junior成員始源主演,前晚同樣播出第16集大結局,可惜未能突破首集1.1%全劇高位,只微升0.1個百分點,報0.8%。香港觀眾可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收看《媽媽朋友的兒子》,《DNA戀人》則在「黃Viu」上架。
2024-09-17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尖沙嘴印度餐廳林立,單是重慶大廈已有不少隱秘小店,惟大部分供應的都是常見咖喱、薄餅等菜式。走遠一點的尖東有家新餐廳Nine One,雖都是印度菜,但賣點卻是「這裏不賣咖喱」。
2024-08-20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對於生活在繁忙都市中,希望尋找片刻寧靜的人來說,一處能感受到自然氣息,又能享用美食的地方,無疑是一種奢侈。荃灣PARKSIDE@NINA位於香港首個木化石公園——如心園旁邊,設計師將木化石元素融入餐廳設計之中,不僅提供精緻的中西融合佳餚,更以其超高樓底的獨特設計,營造浪漫舒適的用餐環境,成為近來的打卡熱點。
2024-08-17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走進灣仔船街,瞥見一間半露天開放式的燒鳥居酒屋自成一角。前門裝飾沒特別,往後一看,才發現放有幾張高桌,還有由Sapporo啤酒膠箱砌成的凳,一副東京巷子裏的居酒屋模樣,差在還欠一班鬆了領帶,邊喝啤酒邊吃串燒「吹水」的上班族。走進裏頭,昏黃燈光與熾熱焦香已撲面而來,串燒師傅的一雙摩打手已經在爐上不斷翻轉串燒,為辛勤了一整天的上班族,帶來肚皮和心靈的慰藉。
2024-08-10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傳統意大利菜講求食材新鮮,務求以最簡單的烹調保留食材原味。最近落戶中環安蘭街的意菜餐廳CITRINO,由在日本享有「野菜魔術師」稱號的神保佳永(Yoshinaga Jinbo)掌廚,帶來Nippon Italian cuisine。簡單來說,就是尊重意大利菜傳統風味的同時,亦恰到好處地融合日式優雅。正如他的招牌菜Bagna Càuda,用上逾30種瓜菜,還只挑當造食材,將意日飲食傳統文化發揮到極致。
2024-07-31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我到巴黎的頻率平均一年3次,所以很多朋友都愛跟我要巴黎美食推薦。Fine dining以外,巴黎是「小酒館美食學」(Bistronomy)的發源地,這起源於1990年代初,一名法國廚師Yves Camdeborde想要突破fine dining的局限,在輕鬆無拘束的環境下享受精緻美食,在巴黎14區開設了一家叫做La Régalade的小酒館,主打環境輕鬆、價格親民的精緻美食,大受歡迎而引起業界仿效。後來法國的美食記者報道這種現象,結合了bistro和gastronomy兩字,以新名詞bistronomy命名。
2024-07-24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多年前寫文章,寫過這麼一句:「巴黎真好,容得下能人異士,也容得下離經叛道;主流能大行其道,非主流亦有生存空間。只要你有想法,又不乏能力,每個人的自我,都能在巴黎找到安身立命之處。」這句話足以解釋為何巴黎從藝術、服裝、文學、音樂到美食等領域皆能百花齊放。即使是fine dining這樣的高端精緻料理,在巴黎亦能以100種面貌生存,甚至大放異彩。
2024-07-23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天氣悶熱,自然想吃些能打開胃口的食物,叻沙、冬蔭功這些重口味美食就最適合。太古城有新餐廳打正旗號以東南亞多國美食作招徠,匯聚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等特色菜餚,並以創新烹調手法,讓味蕾來一場東南亞之旅。
2024-07-12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狄金森的詩生活》基斯杜化施杜拿(Christopher Storer)創作的《大熊餐廳》(The Bear)2022年首播,獲獎無數,為謝洛米韋特(Jeremy Allen White)、艾邦摩斯巴拉赫(Ebon Moss-Bachrach)和阿優艾德比利(Ayo Edebiri)等主角帶來艾美及金球獎等殊榮;第3季上月26日在Disney+上架,根據美國串流平台收視調查機構Luminate的資料,《大熊餐廳3》播出完整一周錄得12億分鐘收看時數,成為電視節目冠軍,收看時數更抛離亞軍Netflix的《恐怖室友全記錄》近倍;不過在爛番茄評論網站,專業評分不及首兩季的100%和99%,綜合81篇評論文章,得分90%,觀衆好感度卻大跌至54%。
2024-07-06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相信很多老饕都知道中環隱藏不少精緻會所餐廳,它們提供粵菜、江浙菜、西餐等,惟想品嘗並不容易,除非你或你親友是該會會員,否則只能望門興嘆。
2024-06-12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如果要說上世紀意大利國寶級美艷親和女星,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當然穩坐女王之位。年屆89的她依然活躍,最新動向是以自己的芳名作寶號,在跟她一樣傳奇的灣仔和昌大押和其相連的歷史建築,開設高4層、集娛樂餐飲於一身的餐飲空間,展現永不過時的活力。影迷朝聖,恍如重遇美好青春歲月。
2024-04-25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前「新聞之花」黃婉曼、蔡雪瑩、陳嘉倩擔任主播,伙拍「美女試食員」倪嘉雯、黃嘉雯、廖慧儀和伍倩彤主持TVB Plus全新飲食節目《美食新聞報道》,今晚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