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數字藝術博覽會(Digital Art Fair,下稱DAF)未能獲文體旅局文化藝術盛事基金(基金)資助,上月底宣布取消,是今年香港繼Photofairs後未能開展的又一個藝博會。不熟悉數字藝術的人(如記者)會感到疑惑,明明特首表示積極推動藝術科技發展,為何相關大型藝術活動仍舉步維艱?熟悉數字藝術的人,會更失望——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鄭志剛是著名NFT收藏家,而且財政司長陳茂波上月出席活動時,更表示本港正大力投資Web3(第三代互聯網)。
2025-02-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有咩令你幾十年嚟無論打風落雨每日都要畫畫?」「因為愛囉!」這不是颱風時的迷因短片,那是我和朱興華的真實對話。幾年前因緣際會,有幸與這位當時80多歲的百厭仔合作。因朱生要照顧行動不便的太太,每次拜會都會去他在錦綉花園的家,也因此有機會到訪他家中的畫室——那是小小的畫室。首次拜會,說實話開頭有點不太順暢,因為還沒有共通語言讓他理解那次合作的內容,直到他拿出近作分享那刻起,畫室就變成熱鬧的聊天室。由近作到舊作,他在畫室不同的角落把作品拿出來,甚至連畫廊經理也沒看過的舊作,如數家珍地把每張畫的創作背景分享給我們聽。我們都好奇為什麼過了幾十年細節還記得那麼清楚,「因為呢個係我嘅感受」,這大概跟他的背景有關吧。今年是朱生的九十大壽,漢雅軒舉行了「朱爺九十生日快樂!」展覽,讓我再次重溫他的作品並和他「打牙骱」。
2025-02-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底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文體旅局時任局長楊潤雄指,文化藝術資源不應只由政府付出——市場力量要一同參與。不過,本港當下經濟疲弱,商界投資藝術與文化,對自身有何幫助?據報在藝文圈紅極一時的商場K11 Art Mall仍未能售出,而2024年整體樓價跌約6.5%,零售業總銷貨額跌逾7%;港人不斷北上。
2025-01-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年底重溫自己過去一年的作品成為年度指定反省動作,然而更值得每年重溫的是觀賞過的別人的作品,除了從中學習,更可以從側面看整個領域的生態。抓住大家可能還沉醉在年度回顧的尾巴,新一年的1月我挑了3部2024年別人的作品跟大家分享。
2024-12-2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M+新展「造物記」的作品可以說是半舊半新,大部分是M+的藏品。當中5件以數位科技創作的作品相當驚艷,只因創作它們的是不同年代數位創作領域中的game changers。
2024-11-2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如果閣下有欣賞表演藝術的習慣,在過去的兩個月一定被選擇困難症煩擾。香港演藝博覽加上亞藝無疆等,幾乎把9月中到11月中的每個周末都塞滿節目:兩個表演藝術節各自舉辦了超過100場活動,還沒算不在這兩個節內的節目。如果以非常粗糙的方式推算,當中一半為收費節目,如果每場有200名購票的觀眾,即約有共兩萬名觀眾購票進場。一片秀麗的數字,卻跟從事表演藝術的朋友們所描述的實際處境大不同,到底真實情况如何?
2024-10-2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由最初的食花生,到商業和藝術的關係,再到香港藝術資源,鄭志剛辭任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在社交網絡上掀起的一波熱議,一下子令不同階層和界別進行了一場關於香港藝術經營和生存的討論。那邊廂私營的一新美術館遷至西源里的新址,由樓上舖變成地舖(兩層),並由香港藝術推廣辦事處前總監劉鳳霞博士接任館長。私營藝文空間在香港到底是否只是有錢人的玩具?
2024-10-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漆黑的房間裏,你隨節拍舞動。恍惚明滅之間,你看到童年時大廳那部時而泛起雪花、時而滿屏色條的大牛龜電視豎立台上,被無情地敲打,奏出強而有力、似乎來自虛空中一瞬即逝的節拍。感覺惺忪跟隨音樂放縱,半空中那片眩目近乎科幻未來片的光芒之中,你任思緒放空、意識飄流。有那麼一瞬間,你以為自己仍舊置身在那條尚未被瓦解,下一刻霓虹燈牌即將在咫尺投向你的行人街。
2024-09-2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也許因為開始在香港創作表演節目,這幾年看完劇後,在離場的路上耳朵特別靈敏。最常(偷)聽到和最能搶走聽覺集中力的,非「睇唔睇得明?」這句有趣又弔詭的問題莫屬。什麼時候開始「睇得明」成了觀眾的必然責任和期待?又,「睇得明」到底是要看得懂什麼才算合格?
2024-08-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坐車回工作室的路上,如常在串流平台點了Release Radar的自動生成歌單。耳機突然轉出Trish Keenan的歌聲——那是Broadcast的女主音。Trish不是已經過世了嗎?原來是廠牌Warp發表了他們2006至2009年的demo錄音,霎時令我混亂,並挑戰了我的記憶。數位典藏的能力,以近乎真實甚至超越真實的方式存檔,把記憶以感官方式再呈現,也許這就是數位永生(digital immortality)實踐的開端。
2024-04-1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虛擬交往是新常態,然而,面對面的傾談亦無可取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