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我們如何知道孩子的學習是否有效?學習者假如只停留於不求甚解的層面,沒有進入真實體驗,相信很快就會忘記。因此,如何體驗(experience)知識、經歷學習,相信是學習的一大課題。
2025-03-31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日本「萬人迷」木村拓哉主演電影《摘星廚神.巴黎夢》去年底在日本上映,截至3月初當地累計279萬入場人次,進帳40億日圓(約2億港元),勝過木村伙拍《前男友的遺書》綾瀨遙合演的古裝片《The Legend & Butterfly》,後者僅收24.7億日圓(約1.2億港元)。《摘》片票房不錯,但敘事力不足,下廚場面也沒有驚喜,木村成為全片最大賣點。
2025-03-3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出爐,急症室收費由180元倍增至400元(危殆和危急病人豁免),住院服務、專科門診、藥費統統加價;與此同時醫療保障加強,費用減免機制降門檻,引入無需審查的全年一萬元封頂。這是近年最大規模的醫療收費改革,難免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政府與市民的醫療開支共付比例應如何考慮?這次改革未有提及醫療融資,在關注醫療系統可持續性之時,相關融資討論是否可以再擺上枱面?
2025-03-29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在香港,要品嘗具質素的廚師發辦(omakase),每位收費動輒二三千元。最近,中環有家新派廚師發辦餐廳卻打破常規,將午市價錢定於每位最低$680起,晚市也不用二千元。或擔心店家將貨就價?大廚堅持使用時令食材及日本海產,更在傳統江戶前壽司基礎上融入本地與環球風味,每道菜均蘊含職人的用心與香港的文化深度。
2025-03-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3月尾,繞不開的除了逐漸回暖的天氣,還有城中藝術熱潮。Art Basel香港展會又到,灣仔會展中心變身「藝術品大賣場」,左邊是荒木經惟的寶麗來攝影,右邊是Louise Bourgeois的雕塑作品,本地藝術家楊東龍新作藏身展館一角,周俊輝的畫作亦觸動着記憶某處。世界藝術品雲集、各地畫廊匯聚,藝術家與策展人親自解說——這個周末,在Art Basel散步才是正經事?
【明報專訊】要數時下舉世知名的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絕對位列榜首。多年來,於德國留學及定居的鹽田主打裝置藝術,多個以紅線或黑線交纏所織出的裝置項目成為了她藝術風格的標記。近年,東京森美術館館長片岡真實為鹽田策劃了一個名為「顫動的靈魂」(The Soul Trembles)的個人回顧展,雲集了她25年來多件名作和藝術項目,並於世界各地巡迴展出。
2025-03-2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大鼻子情聖》76歲法國影帝謝勒狄柏度(Gerard Depardieu)被控在2021年拍攝電影《The Green Shutters》期間,涉嫌性侵34歲副導演Sarah及54歲布景設計師Amelie,案件原定去年10月開庭,謝勒以健康狀况欠佳為由,宣稱接受4次心臟搭橋手術,且受糖尿病煎熬,如果出庭應訊,恐致病情惡化,因此延至前日在巴黎法院審訊。謝勒的前妻Karine Silla及女兒Roxane Depardieu亦有到場旁聽。
2025-03-2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Caroline Rush擔任英國時裝協會首席執行官的最後一季倫敦時裝周,可算是一個時代的總結。在她帶領下的過往15年,面對脫歐、經濟下滑,英國時裝業仍有不少軟實力傳出,出現不少有趣新現象。在新任首席執行官Laura Weir上場前的2025秋冬時裝周,有品牌到其他時裝首都出展,但仍有不少有趣的品牌留守倫敦,固守培育新一代設計師的時裝首都角色。
2025-03-25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不少人以為超市供應的葡萄酒,多以廉價紅白酒為主,這就大錯特錯了!部分超市供應的款式、品種及價錢均十分多元化,且性價比相當高,若再配上折扣優惠,那就更抵飲了!惠康及Market Place即日推出「美酒開倉價」,多款人氣葡萄酒劃分為$200、$250、$350的3個均一價區間,讓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預算選酒。喜歡香檳的記者,自然不會錯過法國巴黎之花香檳,酒液融合了50個不同酒莊的葡萄,銀金色的酒體展現獨特的花香、新鮮水果、奶油麵包及香草氣息,氣泡細緻綿密,整體口感清爽輕盈。每支現以62折優惠價$288發售(標準價$470),非常抵飲,此優惠至3月27日,部分指定佳釀更可享低至4折優惠。
2025-03-24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羅啟豪日前出席「十分關懷——良心消費運動 2024」頒獎典禮,代表歌迷會「豪吧」領取最高級別的「卓越支持社企機構大獎」,這是首次有歌迷會獲得此項殊榮,意義非凡。啟豪表示未來將與歌迷繼續行善,更有意投身社企行列,幫助與自己同樣受社交焦慮症影響的朋友,克服心理障礙並發揮所長。
2025-03-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航拍下的新界東北是一片片魚塘,而咫尺之間,對岸的深圳是一幢幢摩天大廈,「包圍古洞的山和魚塘真的很迷人,古洞地方開揚,又多平地,能吸收大量陽光,很適合曬豉油和耕作。」這句話來自法國的藝術家Daphne Mandel,她與搭擋加拿大裔攝影師Guy Bertrand一起拍攝了古洞鄉村紀錄片《茶粿》。發展局上周表示,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餘下階段的首批受影響住戶,須於5月起分批遷出。古洞未來不知會成什麼樣子,但我們可從《茶粿》重溫古洞的此時此刻。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以來的舉動令人頭暈眼花,如設立政府效率部大規模裁員、廢除教育部、威脅彈劾法官,但與其追蹤他一舉一動,倒不如問,特朗普或其身邊人到底想做什麼?尤其是矽谷一班向特朗普投誠的科技右派(Tech Right)想幹什麼?
2025-03-21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RubberBand成員黎萬宏(泥鯭)和黃妍分別憑《泥鯭的》和《加班》獲《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頒獎典禮》專業組最佳微電影男、女主角金獎,《泥鯭的》共奪4獎,成專業組大贏家。泥鯭表示很開心,入行後幸運獲導演垂青,有很多演出機會,身為演員首次獲電影獎,別具義意,「承蒙評判愛戴,感謝團隊和對手,單憑自己努力是不會成功」。未來會否多拍戲?泥鯭說:「當然想,現在少電影開拍,唯有向隊友爭取MV演出機會。」
2025-03-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在參觀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辦的奧菲主義展覽Harmony and Dissonance: Orphism in Paris, 1910-1930之前,我沒有聽說過奧菲主義這個概念,據說是在西方藝術史上被遺忘的流派。這個大展自去年冬天開始,在紐約城裏做了不少宣傳,地鐵裏偶爾見到色彩繽紛的宣傳海報。我踩着展覽最後一周的尾巴去看了,的確是一個賞心悅目的展覽,但看完之後對奧菲主義的界定和感受更加疑惑。
【明報專訊】春分剛過,天氣仍然乍暖還寒;即將在香港藝術月期間舉行的拍賣會,應節地以一系列象徵冬去春來的畫作領軍。其中吳冠中一幅以冬末雪景為主題的作品,在白雪覆蓋的風光中看到樹梢上長出嫩芽,他借景抒情,展示自己對藝術事業否極泰來的心境。刻下世界局勢變幻不定,雪中嫩芽也像是安慰大家,冬天過後春天總會到來。
2025-03-20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頒獎典禮暨精選作品放映》,RubberBand成員泥鯭(黎萬宏)和黃妍分別憑《泥鯭的》和《加班》,獲專業組最佳微電影男、女主角金獎,《泥鯭的》共奪4獎,成專業組大贏家。
2025-03-19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改編自同名漫畫的日本長壽電視劇《孤獨的美食家》,講述獨來獨往的商人井之頭五郎,趁四出拜訪客戶,順道品嘗當地美食的故事。劇集從2012年起在東京電視台深宵時段播出,過去13年拍足10季,加上11集特備劇,合共131集。現年62歲的主角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今年1月在日本開畫,上周四(13日)終於在港上映,帶領觀眾踏上一場尋找「靚湯」的旅程。
2025-03-19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2月時,「世界冧酒峰會2025」(Mondial du Rhum 2025)大會邀請筆者以唯一香港傳媒代表身分,參加一連3日在巴黎布隆尼亞宮舉行的峰會。今年大會主題是「人類是冧酒的核心」,在會場試了逾百款來自法國海外省及其他品牌冧酒,其中來自加勒比海瓜德羅普的Marie-Louise和Mabi Punch、非洲佛得角的Quinta Mansa等,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冧酒和果酒。人在巴黎,當然也趁機試食當地美酒佳餚,跟大家分享必去打卡的人氣得獎酒吧和逾百年歷史的法國餐廳食海鮮拼盤。
2025-03-1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114年前的今天是香港航空史上一個重要日子,1911年3月18日,飛行家溫德邦(Charles Van den Born)駕駛一架「費文雙翼飛機」,在沙田完成香港有史以來首次動力飛行試驗,為香港航空發展史寫下序章。
2025-03-18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相信熱愛足球的大小朋友,對於巴黎聖日耳門學院(PSG)並不陌生。復活節即將來臨,PSG香港學院將舉辦為期5天的復活節訓練營,通過專業訓練和有趣活動,幫助孩子們提升足球技能,並享受足球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