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吳學昭整理、翻譯、註釋的《錢鍾書楊絳親友書札》,2024年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由於編校錯誤不少,評價有正有反。吳學昭生於1929年,已90多歲,整理工作艱辛,恐怕難以強求。2025年初,香港本事(Book Matter)出版正體中文版,據知,「本事BM版除去訂正了簡體版的排校錯誤外,還補充新的內容,新增加了六封錢鍾書給宋淇的回信和原迹、一封悌芬來信原迹,並相關圖片多張」。港版相比北京三聯版,自然是後出轉精。
2025-03-03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陶喆 SOUL POWER II 世界巡迴演唱會─香港站》昨晚(2日)在紅館舉行尾場,全場爆滿,台灣天后A-Lin來港捧場,高中同學也現身。
2025-02-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我覺得我永遠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所以你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那個故鄉不是物質的故鄉,而是我的心裏沒有那份歸屬感。」香港作家梁芳玲(Sonia)兒時曾與父母分隔內地、香港兩地,來港後面對「大陸妹」的標籤歧視,更被信任之人性侵,她形容自己的靈魂已支離破碎。她沒有地方的歸屬感,卻在英語寫作裏找到歸宿。Sonia從未向外人言說自己的經歷,直至她將之寫成回憶錄,公開自己的傷口,透過寫作療癒自己。現在她以過來人身分,鼓勵他人坦誠面對自我和自愛,並撰寫回憶錄,知道「Your voice matters. (你的聲音很重要)」。
2024-11-27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香港電影資料館以「舞文弄影─香港電影與文學」為主題,12月1日至明年2月重映17部電影。文學與電影屬兩種不同媒介,卻有千絲萬縷的緊密關係,電影人不乏從古今中外的文學著作汲取創作養分,啟發靈感,改編拍成電影,擴闊觀眾對文學世界的感知。另一方面,由戰前的侶倫、張吻冰(望雲),到戰後的易文、張愛玲、阮朗等作家,跨界參與電影編劇,為劇本增加不少文學色彩。
2024-10-1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說到重慶,你會想起什麼?森林?大廈?麻辣火鍋?道地的重慶藝術家陶輝現於北京生活、創作,當他憶起故鄉,黃葛蘭——香港稱之為白蘭花——花香於腦際撲鼻而來。南方人隻身到北方生活,文化差異使人目光澄明,社會裏的問題格外顯眼,它們在當代社會如同通病,就像黃葛蘭與白蘭花,只是在別的地方換了個名字。
2024-10-09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改編自滄月同名小說的古裝武俠劇《七夜雪》今日在愛奇藝首播,李沁與曾舜晞主演,王弘毅、陳昊森、曾可妮、金澤灝、邵羽柒合演。
2024-08-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在法國,我們擁有很多權利。」由2022年10月起籌辦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及閉幕典禮的藝術總監Thomas Jolly(下稱TJ),經歷一年半的創作、半年的綵排,在奧運會開幕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來自法國諾曼第的TJ,强調法國人在法國,有權利按自己的意願彼此相愛、有權利與任何他們想愛的人在一起、有權利相信和不相信任何事物。法國革命精神「自由、平等、博愛」,不但出自TJ口中,更在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典禮上呼之欲出。自由觀看、自由思考與想像法國人的創作自由,是觀賞巴黎奧運會開幕禮的莫大樂趣。
2024-08-0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每次言及師從陳教授,總是不忘補充具體的研究方向。畢竟老師著作豐碩,古典文學的研究成果遍及不同時代。隨便一數,除了其學位論文專攻的《楚辭》學外,又有先秦神話、《詩經》、明代文人話本等等。在大學三年制時代,他還會以漢魏六朝詩為必修科目「文學史專題」的主題。猶幸自己成績尚可,無礙日後拜師。近日,陳教授出版新著《從王土到共和:「清末一代」古典詩人淺談》,連同去年的《感世與自適:北洋元首的文學場域》、《漢藏之間:倉央嘉措舊體譯述研究》,可見他的目光進一步後移,突破傳統文學史的界線,直入近世。一般對民初文學的印象,往往是新文學如日中天,舊體文學則步入冷落的長夜。到底這時代的古典詩學有何價值?蒙編輯邀稿,遂相約陳教授一聚,好好請教。
2024-06-1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張婉雯,現實主義風格作家;韓麗珠,超現實主義風格作家,而無論是現實還是超現實,在現實中,她們都很喜歡貓,又有養貓,所以訪問一開始,是請她們以「書店」、「貓」為關鍵詞,分別構思一個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