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小學5年級的錚錚,自入學以來總是感到挫敗、委屈與焦慮。他想交朋友,只是無法掌握表達自己的方法。媽媽看着他愈來愈沉默,滿是無助地說:「我真的不知道怎樣幫他。」
2025-05-09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姜濤、盧瀚霆(Anson Lo)、呂爵安(Edan)及李駿傑(Jeremy)赴韓國拍ViuTV節目《呂濤米Lo Seoul》昨晚播出一集,他們參觀韓國大型娛樂公司SMTOWN,Super Junior成員崔始源擔任導遊,令4子感驚喜外,還被崔始源帥氣外表迷倒。Edan表示人生第一次全程說話望着男人個樣,聽不到對方說什麼。他們笑指始源不是「Good Tour Guy」,因大家視線離不開他。他們跟始源拍照留念時,姜濤趁機大呼「We love you」。
2025-05-08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呂爵安(Edan)、姜濤、李駿傑(Jeremy)和盧瀚霆(Anson Lo)合作的ViuTV節目《呂濤米Lo Seoul》今晚(8日)播出新一集,他們將參觀韓國其中一間大型娛樂經紀公司SMTOWN,更有Super Junior成員始源擔任導遊。眾人驚喜之餘,更被始源的帥氣外表迷倒。Edan坦言:「人生第一次望住個男人,全程講嘢都係望住佢個樣,聽唔到佢講嘢。」成員們都笑指始源不是「Good Tour Guy」,因大家的視線離不開他。他們隨後和始源拍照留念時,姜濤乘機向他示愛,直呼「We love you」。
2025-05-0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今日五四,回首五四運動已是距今106年,這中間從一戰到二戰,冷戰之後又有新冷戰。人在風暴中,如像風砂捲,才總有待至一切成為歷史,留給後世評價之說。然而處身今世,又要如何想像、理解,從而評論百年前世?這是今屆DSE歷史科考生一道必答題,葉蔭聰想了想,認同五四是一個無法永遠繞過的題目,寫了一篇五四雜談。
2025-04-18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MIRROR成員李駿傑(Jeremy)繼年初推出虐心情歌《活》後,回歸冶艷本色,推出親自作曲的跳唱歌《Tie Me Now》,周耀輝填詞,王雙駿(Carl叔)監製。李駿傑跟作曲人共同創作過幾首歌,今次首次獨自作曲,視為大挑戰,自爆寫歌時幸有「靈感女神」在旁,「當時未遇上一首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demo,於是大膽向經理人花姐(黃慧君)提出嘗試自己作曲,有一天洗澡時忽然靈光一閃,下定決心自己作曲。此時NaNa(愛貓)剛巧走到我附近,我望着牠寫出新歌,所以很大程度要歸功於NaNa」。他又特別感謝監製王雙駿,「感謝Carl叔好相信我,我嘅demo係純人聲,又唔識整音樂底,成件事都係靠feel ,Carl叔要明白我先可以完事」。
2025-04-1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芬蘭著名家具設計師約里奧‧庫卡波羅(Yrjö Kukkapuro)於2月逝世,他一生創作無數,當中以椅子尤為突出。名為Karuselli的休閒椅,被英國設計大師特倫斯‧考倫爵士(Sir Terence Conran)譽為「世界上最舒適的椅子」。
2025-04-1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你看了《混沌少年時》未? 最近在串流平台討論度極高的一套短劇,內容是青春期的變化,讓貌似「人畜無害」的男生變成殺人犯,父母始終無法理解,走錯了哪一步釀成這個悲劇。劇情緊湊,勾起我做媽媽、做社工的困難記憶,也想起在監獄工作遇到的青年犯,觸及很多情緒爆炸點。
2025-04-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平行時空的「我」,是什麼模樣?仍是生在那個家庭?仍是入讀那所學校?仍是投身那個行業?——宿命,讓電視劇《三命》主角駱澤信(阿信)不論成為公務員、漫畫家,還是黑社會大佬,該發生的仍會發生。宿命牽線,讓導演張家傑(行內人稱「謝夫」)、黃偉傑(Vicky)和李子俊(俊導)走到一起。宿命再牽線,讓記者成為記者,來到銀河映像,在試鏡《三命》演員的房間裏,訪問3位導演,以及三大監製之一的銀河映像行政總裁朱淑儀(Elaine)。記者想,一切可能都是「整定」。
2025-03-3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1899年6月14日(明治32年),川端康成以7個月大的肉身誕生於世紀末的動盪日本和家道中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榮吉與母親阿玄分別在他兩歲和3歲時離開人世,與祖父母相依,但悲劇般的命運依然纏繞着他,使他在15歲時失去了所有至親的依靠。他的一生橫跨了兩次世界大戰,並見證了日本現代化的進程。雖然李聖傑指出川端康成參加日本關東軍紀念活動而到訪偽滿洲國的行動,以及對特別攻擊隊隊名帶有的消逝感,令人重新認識他對戰爭的認知,但是川端康成從來也沒有表明支持戰爭,他在戰時所寫下的小說亦遠離了當時近乎瘋狂的民族主義,聚焦在愛戀、情慾、不倫,以及為之產生的淒切與哀愁。他的戀愛美學代表作,《雪國》(1937)、《千羽鶴》(1952)、《古都》(1962)3部中長篇小說令他在1968年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
2025-03-2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復活節快到,相信不少爸媽已忙於整理外遊的行程。所以我們今期來個鐵道遊合集,無論你計劃到台灣、日本抑或內地,都可尋找到特色的鐵道旅程。
【明報專訊】媽媽們之間的話題總是離不開小朋友,除了衣食住行的生活瑣事,還有各方面的發展,當中學術佔了大篇幅,那些我在生育前當笑話聽的超前學習網上熱話,如小朋友不再學A for apple而是A for alligator和神童熟讀恐龍種類學名等,都真實地出現在我眼前,每每我也覺得甚是震撼。
2025-03-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在現今香港,60歲早已不是高齡。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2023年香港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是82.5年和87.9年。對許多人來說,60歲遠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黃金歲月的開始。身體尚且硬朗,又有儲蓄和時間自由,正是享受生活的時期。惟對很多精神復元人士來說,年近花甲所帶來的擔憂多過期待,活着往往變成只為生存,沒有了生活。
2025-03-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香港影視娛樂博覽隨上周一至四舉行的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揭幕,一如以往請了世界各地的業界人士分享灼見,不同的是今年少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部分大型本地電影製作公司缺席,朝向展覽廳出入口的有利位置也屬於「泰國館」攤位,似乎暗示着這項盛事的影響力大不如前。記者一連4天走訪FILMART,訪問電影編劇、導演,香港電影發展局及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席王英偉,嘗試摸索香港電影未來走向。
2025-03-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繪畫不過是另一種寫日記的形式(Painting is just another way of keeping a diary)」,這是藝術家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流傳最廣的名言之一。他的「日記」風靡世界,「反戰」、「抽象派」、「藍色時期」……提起畢加索,不諳藝術的人想必也能說上一二。
2025-03-1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傳奇舞者克里斯蒂安娜.莫甘蒂(Cristiana Morganti)在「香港藝術節」演出獨舞作品《謝茜嘉與我》(Jessica and Me),幽默睿智,壓場感不遜於她和翩娜.包殊(Pina Bausch)合作的年代。芭蕾訓練出身,轉投翩娜.包殊的烏珀塔爾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成為全球知名的舞者,幽默、倔強和一頭鬈髮是莫甘蒂的標記。在大會堂舞台上穿上又踢掉的一雙紅色高踭鞋,她笑言是她舞蹈人生的寫照。
【明報專訊】「La beauté est dans la rue」,美麗的往往發生在街頭。1968年,巴黎街頭,一眾學生將心聲印在紙上,承載着文字與圖像的海報在城市迅速傳播,連帶着「五月風暴」在法國散開。風暴已停,留下的海報中仍可窺見餘韻。展示風格、表達訴求、傳遞審美、記錄時代……原來,萬千思緒盡可濃縮於一張紙、幾幅圖、數行字。
2025-03-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重溫方大同2011年香港會展「15 Live」,有一項細節讓我注視良久。開場時,台上除了樂手,還有一張赭紅色波斯地氈,Khalil踏着它,揮灑自如地表演着。那是他信奉的巴哈伊教祈禱氈嗎?我不肯定,卻想起西西《飛氈》一段記述。她說:波斯人視地氈為移動的花園,織造時,須由一位領班唱出毛線顏色次序,繁花似錦的氈始能密密編成。方大同踏飛氈而來,如今乘飛氈而去,他為我們唱出的,不也是魔法般的音樂嗎?
2025-02-2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子女的校園生活或學習情况,總是移英港人家庭圍聚時離不開的話題。聽來的故事苦樂參半,而孩子們面對的學習及文化挑戰亦比想像中多。有時候我會想:在講求自由、愉快學習和種族共融的英國教育價值裏,土生土長的英國孩子,其校園生活是否真的快樂無憂?
2025-02-2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上周四在港上映的《美聲歌后:瑪麗亞》描述20世紀「歌劇女神」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臨終前歲月,同日開畫的另一傳記片《搖滾詩人:未知的傳奇》(A Complete Unknown),以首名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歌手卜戴倫(Bob Dylan)為主角,但聚焦60年前他脫離民謠走向搖滾的爭議時期,獲奧斯卡8項提名;為了扮演卜戴倫,花6年時間準備的添密菲沙洛米(Timothee Chalamet),繼《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後再次角逐最佳男主角,有機會刷新《鋼琴戰曲》艾恩布迪(Adrien Brody)紀錄,成為史上最年輕金像影帝。
2025-02-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將於周三公布,重中之重還看財爺如何拆解財赤困局。部分議員、學會建議港府設效率部門,檢視公務員編制與政府內部開支,甚至邀請商界參與。此建議顯然呼應美國新政府上場後,由企業家馬斯克領導政府效率部,大刀闊斧為政府「瘦身」。香港回歸初期亦曾推行公務員制度改革,目標之一是善用人力資源,提高效率和成本效益。數百億財赤當前,港府應否設港版效率部?公營部門有否改革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