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公災難扭轉全球命運 薩拉熱窩重踏一戰導火線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03日

【明報專訊】當年為應付歷史科會考,日鋤夜鋤死讀爛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各位同學,你們最懂我心情的……

今天,我終於來到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首都薩拉熱窩(Sarajevo)的拉丁橋(Latin Bridge),一個扭轉全球命運的場景,一條引發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站在這裏,回溯1914年發生的行刺事件,竟發覺時間雖已過去104年,但事情沒有就此了結。

拉丁橋優美背後的血腥

眼前的拉丁橋,實在寧靜而優美,它跨越米里雅茨河(Miljacka River),兩岸盡是古老建築,其中以市政廳(Sarajevo City Hall)最養眼,蓋於19世紀末期,外牆黃橙相間,在陽光下綻放積極和樂觀色彩。不過,這座市政廳原來涉及黑暗和死亡。

話說1914年6月28日,這裏附近發生「蕯拉熱窩行刺事件」(Sarajevo Assassination),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及其妻子蘇菲霍恩貝格公爵夫人(Sophie, Duchess of Hohenberg),在訪問巡遊薩拉熱窩期間,遭薩拉熱窩刺客6人組(5名塞爾維亞人,1名波斯尼亞人)的其中一名成員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槍殺,事件發酵得不可收拾,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固然決定開戰,互有積怨的英、法、德、俄亦各為盟友出頭,最終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年為了會考,硬記所有的名字和其串法,想不到有朝一日會親身來到案發現場,所有的名字又從記憶庫湧出來,還從導遊口中了解到行刺事件原本是一場可以避免的關公災難……

行刺事件原可避免?

據指當時大公與公爵夫人乘坐轎車前往市政廳,參加為他們舉行的官方歡迎儀式,途中有刺客把炸彈投向他們,炸彈卻被車篷彈開,傷及在場廿人,行刺者先被圍毆再被拘捕,大公和公爵夫人被嚇個半死但逃過一劫。

以現代Event Management的觀點,發生了這樣的嚴重事情,一干儀式好應該立即取消,人命關天啊是不是?最奇怪的是,當時的指揮官,即是奧匈帝國派來管治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Bosnia-Herzegovina)的總督Oskar Potiorek,竟然竟然竟然——我真的要講三次竟然——認為一切可以繼續,還說:「難道薩拉熱窩四周都是刺客嗎?」於是大公和公爵夫人硬着頭皮到市政廳發表演說,之後驅車離去,打算到醫院慰問爆炸傷者之時,就在市政廳不遠處的拉丁橋頭,被站在5呎之內「握手位」的普林西普轟斃。

那位總督以其世界級聰明才智,釀成世界級關公災難,然後引爆世界級大戰,絕對是危機處理的歷史典範,全球人類多得佢唔少。

兩款Tote Bag藏政治玄機

從拉丁橋走10分鐘,就抵達薩拉熱窩的古城區Baščaršija,15世紀由鄂圖曼帝國建立。在那不太遙遠的1990年代,歌都有得你唱,羅密歐與茱麗葉,中槍雙雙倒地上。如今在古城區所見的,卻是文化和民族大融和,天主教的十字架、東正教的小精品、伊斯蘭的服飾打扮,四處播放的1980年代西歐流行曲如Careless Whisper和Who's That Girl,顯見包容與共存。波黑這國家雖是「歐洲最窮」之一,但在古城,在書店逛逛,吃個道地午餐,喝杯土耳其咖啡,是不難感覺到歷史與文化累積下來的獨特lifestyle。

在古城的某家精品店,竟然找到「蕯拉熱窩行刺事件」兩大主角——大公和普林西普——的肖像Tote Bag!前者是弒死魂歸的君王,後者是視死如歸的刺客,卻殊途同歸成為時尚配飾,真是有點諷刺。

問題是:如果你是遊客,你會選購哪一個呢?到今時今日,人人對行刺事件依然意見不一。籠統來說,塞爾維亞人視普林西普為英雄,認為他解放了受外人統治的塞爾維亞民族;其他前南斯拉夫聯邦的國家則似乎不太苟同,視他為恐怖分子。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的出發點,自得出不同的結論,繼而出現不同的鬥爭。戰爭已成過去,鴻溝卻沒撫平。

於是,要選購一個Tote Bag,變成不太簡單的事。你認為我想得太多?可能吧,但我認為,拿着包包,不一定代表你的政治取向,倒難免攜帶一點政治含意。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或BNO前往波黑均毋須簽證

航班:阿聯酋航空由香港經迪拜來回薩拉熱窩,經濟客位票價8276港元起(已連稅項及相關附加費用),網址:www.emirates.com/hk/english

匯率:1波黑馬克(BAM)約兌4.68港元

住宿推介:Hotel President每晚約1200港元起(hotelpresident.ba/en

文:陳俊偉(facebook.com/chanchunwaiwai

編輯:梁小玲

電郵:travel@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