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連日濕冷的下雨天後,感恩迎來陽光普照的星期日。我參加了速寫香港(Urban Sketchers Hong Kong)的活動,游走沙頭角、荔枝窩和梅子林。速寫香港跟國際城市速寫社群(Urban Sketchers)不僅「一畫一世界」(show the world, one drawing at a time)的理念一脈相承,連發起人的背景都很相似,核心成員大都是建築師。今次更有熟悉香港歷史建築與保育的建築師兼教授帶路,沿途講解當地歷史與文化,是一趟充實的寫生探索之旅。
2025-04-0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朋友在倫敦的首個個展開幕,當然要來一個專訪。來自巴西的當代藝術家Ana Luiza Rodrigues,她的創作從不拘泥於媒介,從攝影、拼貼,到表演、雕塑等,相當自由。但是要說我自己的私心之選,我最喜歡的絕對是她那些利用現成素材結合而成的雕塑,而這次在Tension畫廊的展覽Terranova正正就是以這些作品為主體。
【明報專訊】誰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問ChatGPT,它說「藝術是主觀的,沒有絕對答案」,但羅列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梵高、畢加索與莫內。又問近期大熱的DeepSeek,得到答案竟完全重合。此刻,讀到這段文字的你,腦內浮現出的名字是否也相同?還是說,看着以上名字,你的腦內浮現出的是疑惑——為何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2025-03-24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政府鬧財赤,財政預算發表前,已不斷有消息說許多政府部門都要瘦身,官員還特別點名醫療和教育,說兩者都有節省空間,令大學和醫療界的舊同事大感困擾。到財政預算正式公布,大學撥款是減了,但醫管局的撥款不減反增。據說政府花在醫療,尤其是醫管局的支出,近年間已經以倍數增加,但始終都好像入不敷支,而且還鬧醫護荒,看專科或者做檢查的輪候時間,比以往更令病人望穿秋水。怎麼錢多了反而服務愈來愈捉襟見肘,不但市民有微言,當局也正在大傷腦筋。
2025-03-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去年5月,勞工及福利局批評社工註冊局「五宗罪」,其後火速提出改組修例,將註冊局民選成員比例由主導變弱勢。在這天之前,社工註冊局較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究竟發生什麼事引來當局「窮追猛打」?記者訪問歷屆多名註冊局民選成員,以及關注局內發展的社工,由社工註冊局1998年成立開始,分析多年來的發展,並逐步拆解註冊局如何走入政治風眼之中。
2025-03-1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團隊合拍的紀錄片《家不成家——我生於巴勒斯坦》(No Other Land)去年在柏林影展奪得紀錄片獎,今年又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電影記錄了巴人社區Masafer Yatta在以色列軍方清拆及殖民者襲擊下,仍然堅持留守家園的經過,雖然記錄巴人苦難,但也向世界展示了以巴未來的另一種可能。
2025-03-1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關於月亮,你有什麼故事?雄仔叔叔(阮志雄)開始講古生涯講的第一個故事就與月亮相關,由他三叔啟蒙,「你唔好講大話,月亮會知道㗎」。月亮元素往後亦不斷出現在他講古的旅程中。作為最早的聽眾,侄女阮韻珊着迷於雄仔叔叔七情上面的演繹,笑指叔叔使她誤入戲劇「歧途」,成為編劇及演員。雄仔叔叔又說侄女出生也許就為了訓練他成為講古佬。如今,兩叔侄合作說一些《從前明月光》的故事。月亮多年來始終如一,人事環境卻有多番變更。
2025-03-11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韓國導演奉俊昊憑《上流寄生族》橫掃奧斯卡最佳電影、導演、原創劇本及國際電影4項大獎,把韓流推上頂峰後,相隔5年終有新片《米奇17號》(Mickey 17)面世,加上《吸血新世紀》羅拔柏迪臣(Robert Pattinson)、《齮齕人生》連尚燁(Steven Yeun)及「變形俠醫」馬克路法奴(Mark Ruffalo)等合演,理應萬眾期待,偏偏上周五(7日)在美國開畫,首周末票房收1910萬美元(約1.48億港元)略遜預期,觀眾反應冷淡,跟總統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可有關係?
2025-03-10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韓流怪嚇》奉俊昊5年前以《上流寄生族》在奧斯卡贏得最佳電影、導演等4獎,刷新外語片的最佳成績,新片《米奇17號》(Mickey 17)由《蝙蝠俠》羅拔柏迪臣(Robert Pattinson)主演,分外矚目。該片上周五(7日)在美國開畫收770萬美元(約6000萬港元)成為冠軍,內地同日上映,但成績未如理想,截至昨晚累計3天收988萬人民幣。《米》片能否收回1.18億美元(約9.2億港元)成本,成為不少美媒關注的焦點。
2025-03-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廣告歌有唱「如果太多牛奶味/朱古力味冇掟企」,近日街頭巷尾可見蛋糕、麵包和刨冰等,都流行用杜拜朱古力——開心果醬與中東甜品Knafeh夾心的牛奶朱古力作餡料,「究竟(裏面)是朱古力多過開心果醬,還是開心果醬多過朱古力?」朱古力品鑑師陳詩婷不禁狐疑。「任何口味我們(精品朱古力業界)都不會抗拒或反對。」她說,口味創新並非壞事,問題在於其用料是否影響健康。正如朱古力有真假,該如何分辨?
【明報專訊】上月底,收到波蘭攝影師朋友Nicolas Grospierre發來電郵告知,他的現代主義建築攝影檔案終於有動靜:modernforms.online。自2002年開始持續拍攝現代主義和粗獷派建築,不知不覺已積存數千張相片。網站暫時只有200多張,主要來自其2016年出版的結集《現代主義體現記——二十世紀建築主觀圖鑑》(Modern Forms: A Subjective Atlas of 20th -Architecture,Prestel Publishing)和2021年延伸版。
2025-03-07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上流寄生族》金像導演奉俊昊新作、《吸血新世紀》羅拔柏迪臣(Robert Pattinson)主演科幻片《米奇17號》(Mickey 17),上月28日率先在韓國開畫,截至昨日為止,累計入場人次達146萬,票房收逾145億韓圜(約7800萬港元),成績相當理想。美國和內地將於今天(7日)同步公映,美媒Deadline預測《米奇17號》首周末票房料收2000萬美元(約1.56億港元),加上全球66個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英國、意大利等收入,有望增至4500萬美元(約3.5億港元)。
2025-03-07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沙迦(Sharjah)對很多人來說都比較陌生,但對於藝術圈的人來說卻耳熟能詳。作為阿聯酋第三重鎮,沙迦有別於商業主導的迪拜,或是行政主導的阿布扎比,此城保留了古老的阿拉伯氣氛,反映在建築及人民生活中。沙迦王室成員熱中藝術,現任阿聯酋文化部長亦出至此家族;另一王室成員Sheikha Hoor Al Qasimi自2005年起,將沙迦雙年展定位成當代藝術盛事。
2025-03-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左走還是右走?在中環的閒晃一日一日增長,漸次成形了記憶的場景。左走,爬天橋和坡路,過美利大廈,經花園道,從遠處便眺見山頂纜車站外的鑄青銅雕塑。橢圓,中空,渾黑銅體披滿光點,閃閃炩;10米高的巨物以細小圓端豎着,每次途經,都讓我想起誤墜地球的太空船。那幾年前隨翻新工程空降的藝術品,闖入我掀《香港藝術:九七前後的文化解殖》第4章「雕刻公共空間」的時間點,正好用作對讀練習。
2025-03-0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家人說從來沒去過雪祭,訂了機票在2月初遊北海道。出發前一星期看天氣預報,我開始後悔,擔心大雪延誤航班,影響回港後的工作。幸好所遊之處都避開了最強寒流的正面襲擊,交通沒有癱瘓,回程航班也只延遲了5小時。感恩移動途中天氣尚好,抵達酒店後才下大風雪,雖然我大部分行程都在酒店裏賞雪。
2025-02-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Zineb Sedira在1980年代從法國移居英國,她有了第一次移民外國的經歷,就好似她家人在她出生之前一年,因1960年代的戰事而從阿爾及利亞流放到法國似的。對生於法國的Zineb來說,「法國是家」的概念似是而非。作為藝術家的她,在長達25年以錄像裝置為主的創作生涯中,一直在探索家園離散、戰亂、文化身分等議題。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她被選中代表法國參展,當時亦有人認為她不夠「法國」。文化身分受上一代及自身經驗影響,有時亦因為別人的眼光而變得複雜,實在難以用出生地或國籍來界定。
2025-02-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我覺得我永遠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所以你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那個故鄉不是物質的故鄉,而是我的心裏沒有那份歸屬感。」香港作家梁芳玲(Sonia)兒時曾與父母分隔內地、香港兩地,來港後面對「大陸妹」的標籤歧視,更被信任之人性侵,她形容自己的靈魂已支離破碎。她沒有地方的歸屬感,卻在英語寫作裏找到歸宿。Sonia從未向外人言說自己的經歷,直至她將之寫成回憶錄,公開自己的傷口,透過寫作療癒自己。現在她以過來人身分,鼓勵他人坦誠面對自我和自愛,並撰寫回憶錄,知道「Your voice matters. (你的聲音很重要)」。
【明報專訊】立法會近日通過由議員何君堯提出的守護「一夫一妻、一男一女」婚姻制度的無約束力議案,何君堯指這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防範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反駁他指中國傳統婚姻和家庭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另不應歧視同性關係。對此,香港史學會理事鄧家宙直言中國「自古以來傳統就是一夫一妻多妾」。你一言,我一語,齋講無謂,不如從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的「囍存檔案」展覽探究香港婚姻制度之源,看看什麼才是「傳統」。
2025-02-22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近年甜品界無「綠」不歡,抹茶、開心果到薄荷朱古力,全部展現綠色「味」力。數來數去,好像還欠了一個低調但默默耕耘的「綠色分子」——斑蘭。它味道清新,適合配搭蛋糕、甜點。近期本地不少烘焙品牌都加入斑蘭行列,除了常見的斑蘭戚風蛋糕,還有麵包、千層糕、糯米糍等,斑蘭或許會繼開心果後成為另一股綠色新熱潮?
2025-02-19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飛越大半個地球來到中美洲國家危地馬拉(Guatemala),為的是完成bucket list上兩個願望。第一是在古城安提瓜(Antigua ,全稱舊危地馬拉Antigua Guatemala)旅居,全因這裏遍佈漂亮的教堂與殖民建築遺址,更曾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美洲最美城市」。第二則是挑戰體能極限,攀登鄰近安提瓜的活火山富埃戈,近距離見證熔岩噴發。這趟旅程先甜後苦,但絕對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