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1899年6月14日(明治32年),川端康成以7個月大的肉身誕生於世紀末的動盪日本和家道中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榮吉與母親阿玄分別在他兩歲和3歲時離開人世,與祖父母相依,但悲劇般的命運依然纏繞着他,使他在15歲時失去了所有至親的依靠。他的一生橫跨了兩次世界大戰,並見證了日本現代化的進程。雖然李聖傑指出川端康成參加日本關東軍紀念活動而到訪偽滿洲國的行動,以及對特別攻擊隊隊名帶有的消逝感,令人重新認識他對戰爭的認知,但是川端康成從來也沒有表明支持戰爭,他在戰時所寫下的小說亦遠離了當時近乎瘋狂的民族主義,聚焦在愛戀、情慾、不倫,以及為之產生的淒切與哀愁。他的戀愛美學代表作,《雪國》(1937)、《千羽鶴》(1952)、《古都》(1962)3部中長篇小說令他在1968年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
2025-03-24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ViuTV全新一季《撞鬼自駕遊2》逢星期一至五晚上11時播放。自稱「少年鬼王」的郭嘉駿(193)@ERROR聯同新拍檔米露迪,遠赴英格蘭、南威爾斯及愛爾蘭,以自駕遊方式探索當地猛鬼熱點,體驗各種靈探工具和神秘招靈儀式,誓要找出最真實的鬼魂蹤跡。
2025-02-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2016年卜戴倫(Bob Dylan)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似是昭告寫歌者:歌詞確蘊含文學之可能。作詞固然不同寫詩,不能純以詩的標準衡量。觀乎大會頒獎理由:「在偉大美國歌謠傳統內,創造嶄新詩意表現。」可見歌才是前提,即使像卜戴倫這樣視規矩如無物的天才,寫詞時還是要依循音樂的內在邏輯。我們受廣東歌哺育,慣了欣賞填詞人「戴着腳鐐跳舞」,對此當更有體會。上周拙欄「音樂本真論」嘗試揭開卜戴倫多重面具,本周移師「星期日文學」,不談其他,只談感情,且看這位搖滾詩人怎樣寫大眾最喜聞樂見的一類歌詞:情歌。
2024-12-29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改編韓國網絡漫畫作家姜草作品的《Moving:超異能族》,去年播出時大受歡迎,姜草另一作品《照明商店》最近亦被改編成同名韓劇,並親任編劇,《漢江刑警》金希沅演而優則導,《與神同行》朱智勳、《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朴寶英、《夏日大罷工》雪炫等合演,講述販賣照明燈的商店,連接生者與亡靈,內容包含恐怖、鬼魂、生死等題材,十分豐富,不比《Moving:超異能族》遜色。
2024-12-2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2021年聖誕前夕,愛爾蘭作家克萊爾.吉根(Claire Keegan)出版了她的新作《像這樣的小事》(Small Things Like These),馬上成為了一眾書迷搶購的著作。「像這樣的小事」,在書迷眼裏,是如此大的事——事緣,像吉根這樣喜愛精雕細琢的作家,她上一部作品,已是在此11年前的《寄養》(Foster)。
2024-12-0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身體變奏曲》在2024年中出版,疫情的記憶尚未遠離,城市看似如常,但那些隔絕的年月、動盪的風與火,印記不易擺脫,尋常街巷還存有強烈的暗示和隱喻。小說的主要時空橫跨2019至2023年,11篇故事可以獨立成篇,以種種身體的異常回應時勢幻變,但若視之為一個整體來讀,才更見人物、母題與情節之間的複現與變奏。至於小說以外的時空,潘國靈正與疾病對抗,在《身》完稿後,他的健康出現突變,至今仍在治療中,並形容「是意料之外地演變着的『第十二章』」。
2024-11-0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記錯了。行來來回回趟的樓梯盯着門口接待處的一群阿姨才忽然覺察記錯了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的展覽日期。開幕日與寫稿日與交稿日的時差,駛時光機才趕得上。怎麼辦呢。離開大會堂後想了想。不可越去不可知的未來,那就回頭:歷28年的老牌藝術節,打着數碼科技的先鋒旗子,有屬於自己的網絡檔案庫嗎?鬼魂般浮的虛擬腳印。
2024-10-03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ViuTV原創劇《十七年命運週期》由楊樂文﹑廖子妤(Fish)和李敏等合演。Fish指現實中,與陳健朗和李敏7年前已合作過,而和楊樂文初次見面,則是多年前電影首映,可謂相識多年。
2024-09-2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自去年中Yellowface在英語世界推出,差不多一年後這部佔據暢銷榜、由華裔美國作家匡靈秀(R. F. Kuang)創作的第5部小說中譯本《黃色臉孔》於今年中面世。美國出版業權力結構、文化挪用、政治正確、取消文化、種族歧視、社交媒體生態等話題一一通過小說情節顯現,呼應美國以至西方世界當前現象。
2024-09-10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想見你》台灣男星許光漢上月入伍,為免粉絲不捨,事務所早有準備,首次參演韓劇《無路可走:輪盤賭》提前7月上架,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台劇《正港分局》8月22日緊接登場,截稿前仍穩佔Netflix台灣節目收視榜首,同時躋身香港區三甲,以及越南、泰國和新加坡等地十大位置。影迷忙於煲劇,「男神」彷彿從未離開視線範圍。
2024-09-05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釜山影展下月2至11日在海雲台舉行,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作品全面進軍釜山,《分手的決心》朴贊郁監製兼編劇的《戰,亂》獲邀成為開幕電影。Netflix出品的台日韓劇集《影后》、《再見的延續》及《地獄公使2》亦會在On Screen單元首映。另外,閉幕片則是新加坡導演邱金海新作《生後世》,由法國女星嘉芙蓮丹露與日本男星竹野內豐合演。
2024-07-2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台片《鬼才之道》由《返校》金馬將最佳新導演徐漢強自編自導,挑戰全片「鬼多過人」,召集最猛搞鬼演員,包括王淨、陳柏霖、張榕容、姚以緹和百白等,演繹一班鬼魂在陰間拼力發展演藝事業,立志成為最紅猛鬼巨星,引發連串笑彈。
2024-07-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在美國,這場戰爭被稱為越南戰爭;在越南,這被稱為美國戰爭。」由HBO及美國獨立電影公司A24聯合出品的文學改編電視劇《同情者》(上圖)4月於串流平台上架,開場文字已指向戰後敘事的二元性,如何記憶並敘述一場戰爭,取決人站立的位置。承接越裔作家阮越清2016年獲普立茲小說獎的同名原著小說,劇集同樣由潛入南越陣營的越共間諜的視角敘事,試圖讓觀者進入雙面人的曖昧世界,跳出主流越戰敘事的二元局面。
2024-07-18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憑荷李活片《巴別塔》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43歲日本女星菊地凜子,去年在日本電影《陽子之旅》扮演個性內向的宅女,橫掃上海國際電影節、日本TAMA電影獎及日本電影專業大獎最佳女主角,今天(18日)終於在港開畫。
2024-07-13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在《閃靈》扮演積尼高遜(Jack Nicholson)太太的莎莉杜華(Shelley Duvall),因糖尿病併發症前日於得州住所與世長辭,享年75歲。
2024-06-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生活在香港近9年的俄裔設計師Alice Mourou自認是個異類。如她的工作室名字.Oddity Studio,小眾的怪——據說「odd」的古北歐原文指三角尖啄地,把這地理概念疊上她的生命圖景,真是適合不過:建築系畢業卻轉行當設計師,旅居數年,沒想過定居亞洲卻終以異鄉人之姿留在這座城裏。三尖八角。她5月初結束的個人展Oddities. Neglected Art of Design貫連相同的名稱,將多年來丟置垃圾桶的企劃草圖轉化成畫廊作品,用力詰問,何謂設計何謂藝術?有用與無用的分界在哪裏?
2024-04-2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電影《命案》提到人對抗宿命的過程,究竟我們是否只在依循某個人寫下的大書軌迹而行,還是我們是自由的?法國導演及編劇尼古拉‧卡森鮑姆(Nicolas Kerszenbaum)因為法國五月藝術節的港法劇場交流計劃「讓鏡子說」駐留香港,對命運和生死別有感受。其間他多次求神問卜,結果異常地相似,他最後以風水命理為題,編寫出舞台劇《祈福》,交給觀眾自行解答關於人生命運的選擇。
2024-04-1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編按:回應3月22日蔡宛蓉Vanessa〈房間裏的聲音〉)
2024-04-10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孩子轉運站》IU伙拍《怪物》呂珍九演出的韓劇《德魯納酒店》,講述位於首爾巿中心的德魯納酒店,只服務無法離開人間的靈魂,2019年播出時反應不錯;有線頻道ENA上月11日首播的《夜限照相館》,講述只為逝者而存在的照相館,故事架構被指與《德》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