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伴隨着幾場陣雨,一陣寒潮,藝術三月轉眼就過。過去的3月,你看了幾場展覽,入過幾次藝術館?還是你曾參與「我的藝術三月」活動,與《開眼》一同記錄下生活中的藝術?都沒有?也不緊要。畢竟,藝術從不囿於須臾時空,游走在香港大街小巷,腳下的磚石、身側的風景、四圍的雕塑、喧囂的鳥叫蟲鳴……俯仰之間,處處留有藝術餘韻。
2025-04-01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太古地產「書出愛心.十元義賣」活動又來了!由即日至4月15日網上義賣童書,分階段推出超過1萬本優質二手兒童書,每本以慈善價$20發售,當中包括「公主系列」、「交通系列」及「恐龍系列」等熱門主題。大會更鼓勵捐款資助學童閱讀,善長每捐出$20,活動便會送出2本圖書予一名有需要兒童,幫助他們從小培養閱讀習慣。
2025-03-11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近年世界各地有關梵高(Van Gogh)的體驗展多如繁星,相關展覽亦曾於香港展出。今年「再見梵高——光影體驗展」再度來港,除了以SENSORY4TM沉浸式投影系統打造一個鋪天蓋地的梵高世界,更帶來最新的「AI梵高」,以梵高3種不同畫風為參加者生成肖像圖,有趣好玩。
2025-02-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底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文體旅局時任局長楊潤雄指,文化藝術資源不應只由政府付出——市場力量要一同參與。不過,本港當下經濟疲弱,商界投資藝術與文化,對自身有何幫助?據報在藝文圈紅極一時的商場K11 Art Mall仍未能售出,而2024年整體樓價跌約6.5%,零售業總銷貨額跌逾7%;港人不斷北上。
2025-02-15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作為港島東街坊,每次乘車經過東區走廊,開揚的維港景色、延綿不斷的海岸線在眼前展開時,總會忍不住讚歎維港之美。隨着東岸板道西段開通,這片臨海美景不再只限司機與乘客獨享,自此汽車繼續在東區走廊上奔馳,行人和毛孩可在高架橋下散步、玩樂、運動,拉近大家與維港的距離。
2025-01-08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何雁詩(Stephanie)今天(8日)到鰂魚涌為港台節目《照顧者們》啟播禮擔任司儀,分享患「天使綜合症」的2歲兒子鄭讚廷(Asher)近况,同時藉機會了解照顧者心聲,互相給予鼓勵和支持。
2025-01-08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你能想像1880年代的香港是怎樣的?那時是香港開埠初期,多種工業開始發展,例如現時的鰂魚涌太古一帶,昔日便是太古煉糖廠的所在地。最近來自新加坡的奢華社交會所1880進駐香港鰂魚涌太古坊,其項目總監Patrick Ho正正以太古坊的前身「煉糖廠」作為設計靈感,將奢華與精緻結合,藉着優雅細膩的室內設計細節,帶大家重回舊香港工業時代,將「煉糖」經歷的漫長過程重現眼前,希望大家在游走「1880香港」時,能與歷史有更緊密連繫,更有共鳴。
2024-12-06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這一側,萬串紫藤,如霧如雨;那一邊,海浪翻湧,藍鯨暢游。面前是輕柔的花香與微涼的海風,美景似乎觸手可及,但伸出手時,卻只觸到冰涼的鏡面——原來,眼前夢幻場景,是mapping投影、交互傳感器與訂製香薰共同營造的一場「虛像」。
2024-11-19 HOT PICK
太古坊糖廠街市集即日起至11月24日舉行,集合美食及音樂表演於一身,更加入全港首個結合室內外的迷你高爾夫球場。Crazy Golf迷你高爾夫球體驗是今年市集亮點之一,這個標準迷你9洞高爾夫球場,分別設計成迷你版鰂魚涌和太古坊社區,包括色彩繽紛的爵士鼓裝飾,以迂迴曲折的公路為靈感的高難度球場等。今年市集亦延續往年的傳統,設置多個美食車和攤位,帶來一系列獨特滋味的美食選擇。
2024-11-13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馮允謙(Jay)、雲浩影及黃淑蔓,昨晚(12日)到鰂魚涌出席港台舉辦的聖誕籌款活動,3人同台獻唱。Jay預算今年聖誕很忙碌,要應付出新唱片、商演和公益活動工作,但會抽空買聖誕禮物獎勵自己,Jay笑說:「我想買對過千元籃球鞋給自己。(買情侶鞋送給女友?)都有打算,但不能講,因為這是驚喜。(女仔不是愛收手袋?)我都會送包,送漢堡包,因為她都喜歡食,一齊食更開心。」
2024-11-1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由鰂魚涌五廈組成的「怪獸大廈」,是許多外國人對香港的想像,每天打卡旅客不斷。沿福昌樓入口內進,天井兩旁民生小店林立。大半年前,一間燈光柔和的小店悄然開業,嘗試發掘社區的潛能。「城舍」店主何穎珩(Carrie)本身是設計師,同時是鰂魚涌街坊。透過共享空間、工作坊等活動,她希望做到社區連結。不過開業九個月,她心中還有疑惑待解:鰂魚涌需要這樣的地方嗎?面對很多尚待探索的問題,何穎珩的堅持或許可以引證店外條幅,在店名「Urban Room 城舍」旁邊那句:「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地方」。
2024-11-0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電影《新活日常》裏,公廁清潔工人平山會在午餐時拿出最愛的Olympus菲林相機,拍下陽光透過樹木縫隙漏下的掠影浮光——日語詞「木漏れ日」(Komorebi)正是形容此景。太陽會移動,樹木會生長,光影每天變換,「就像我們的人生,就算你每天都搭同一班巴士地鐵,擦身而過的人,見到的風景,每日都不同」,林曉敏說。
【明報專訊】秋風起,取出衣櫃裏的針織衣穿上,細看織布上的紗線彎曲成圈,環環相扣。但除了印象中的溫暖牌冷衫外,紗線可有扣緊時代,交織出新變奏?在政府繼續推動時裝設計盛事化時,羅氏針織工作室延伸紗線至針織畫作、飾物、手袋和家俬套,先將針織融進生活。
2024-10-2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大家一齊抹窗、潛水,再轉圈!」背景傳來1991年李克勤的歌曲《護花使者》,舞池內眾人跟着節奏,向左向右,向前向後,重現1980年代disco的經典舞步。經過一番熱舞,時針剛好指向下午4時,他們擦擦汗,回到日常——買餸的買餸,吃tea的吃tea,還有些趕去接孫仔放學。
2024-10-1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做「低頭族」有時都有好處,例如可第一時間發現地面上的特色渠蓋。近年香港行人路添上多款彩色渠蓋,低頭就可見腳邊有大澳棚屋、天星小輪、小白鷺、赤腹松鼠等,原本平淡乏味的道路頓時生色不少,讓人忍不住駐足細看。這些繽紛渠蓋遍佈港九新界,每款都別具特色,想集齊所有款式就得親自走遍城中各處,來一場city hunt,邊走邊找,發掘腳下風光!
【明報專訊】哥斯拉「襲擊」港島,小孩「壓倒」觀塘舊樓……這些荒誕又帶點童趣的畫面,讓插畫家梁家俊(Angryangry)筆下的香港,熟悉得來又饒有新意。
2024-10-1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日本女子組合櫻坂46將於11月來港參與Clockenflap音樂節演出,成員山崎天及藤吉夏鈴日前來港宣傳,接受本地傳媒訪問。首次訪港的山崎天大讚香港食物好味道,4日內品嘗了小籠包、生煎包及餃子等;藤吉夏鈴則是第2度訪港,她說:「之前吃過麻婆豆腐,覺得超級好味,今次落機立即再食。」熱愛攝影的山崎天計劃到鰂魚涌海山樓「打卡」,並乘坐渡海小輪,「香港很多地方都漂亮,隨便一幅紅磚牆也可拍出佳作,若有機會想在港拍攝MV,跟櫻坂46成員在夜景下跳舞」。
2024-10-1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聖雅各福群會東區社區發展服務,將舉辦一場由孩子主導的大型活動。一班來自港島東區及深水埗區的基層兒童,經過幾個月準備,設計了多個手作工作坊,包括自製手鏈、植物拓印布袋、身體彩繪體驗等。同場還有以「五感」為設計靈感的裝飾展示,迷你東區老店訪問相片展覽,以及自家製桌上遊戲,讓大小朋友體驗社區的獨特魅力。
2024-09-0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明天可能8號風球,你買定啲嘢食。」「摩羯」來襲前一天,記者收到家人的温馨提示。颱風天前儲糧是香港人的指定動作,8號波未掛,超市的新鮮菜已所剩無幾。人類求生的本能,驅使我們為災害作準備;然而在香港這個石屎森林,救援醫療服務觸手可及,學校亦無教防災。香港求生及防災協會副會長張清風近年推動防災教育,坦言本地防災意識相當缺乏。他同時具備野外求生教練資格,直指多親近大自然能提高防災意識,其新書《港人防災必修科》其中一章標題劃出重點:「反璞歸真,向大自然學習防災。」
2024-09-0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藍奕邦、周殷廷、ANSONBEAN(陳毅燊)和女友張天穎等昨日到鰂魚涌出席「香港一點粉紅2024嘉年華」發布會。藍奕邦在台上大爆10年前仍是環球唱片歌手,不獲批准任此活動大使,強調當時沒有生氣,明白公司有不同考慮因素,現在是獨立歌手的他開心可以參加同志活動。跟環球有合作關係的周殷廷聽後「笑到碌地」,因兩人待遇大相逕庭,透露昨日獲公司批准任活動大使,讚環球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