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劉香萍昨天(2日)67歲生日,女兒貝安琪一家三口送上蛋糕,聯同林小湛為她慶祝。劉香萍受訪時表示生日願望是8歲孫仔Sebastian(貝小龍)聰明伶俐、快高長大,女兒與外籍女婿Simon和和氣氣、開開心心,最重要全家人身體健康。
2025-04-01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看似是一個老掉大牙的問題,在《販賣幸福的鴿子先生》一書中,鴿子先生的工作是販賣大罐小罐的幸福,在每天賣幸福的路途上,遇上各式各樣的客人。有人願意花很多錢去買,有人想要討價還價,有藝術家甚至要拒絕幸福,生怕窒礙了自己的創作靈感。最後,意想不到的是,老鼠意外拾獲一罐幸福,打開罐子後,發現裏面空空如也。
【明報專訊】我們如何知道孩子的學習是否有效?學習者假如只停留於不求甚解的層面,沒有進入真實體驗,相信很快就會忘記。因此,如何體驗(experience)知識、經歷學習,相信是學習的一大課題。
2025-03-26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中年好聲音3》評審之一的28歲英皇新人海兒(陳海兒)背景神秘,擁有8級鋼琴及聲樂資歷的她在香港演藝學院聲樂系學士畢業後,遠赴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成為擁有專業表演資格的女高音,去年在張敬軒穿針引線下加入英皇娛樂,目前除了是一名歌手,也同時身兼歌唱老師及網紅工作。「我也想拍真人騷﹗我性格頗貪玩,願意進行上天下海任務,扮嘢搞笑也可以,希望成為一名多元化藝人。畢業前,我曾考慮留在歐洲發展,但要成為歌劇女主角極度艱難,要從2000人脫穎而出,還要受國籍、比例分配、唱功等其他因素影響,而且唱歌劇的發展較局限,於是決定返香港發展。」
2025-03-0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第97屆奧斯卡頒獎禮曲終人散,挾住史上最多(13項)提名的外語片《艾美利亞變奏曲》(Emilia Perez),最終只有素兒莎丹娜(Zoe Saldana)大熱捧走最佳女配角及拿下最佳歌曲兩獎;此片涉及跨性別演員卡娜加斯康(Karla Sofia Gascon)的種族歧視醜聞,法國導演積克奧迪雅(Jacques Audiard)受訪期間涉嫌貶損西班牙語,加上以墨西哥為背景及提及大毒梟變性,結果各方都不討好,儘管跟《阿諾拉》和《完美物質》同樣去年在康城影展世界首映,最後無論聲勢及成績都節節敗退。其實《艾》片以歌舞片包裝奇情,講性別身分認同可影響人由惡變善,似乎都被電影以外的熱鬧新聞模糊了焦點。
2025-02-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雨水已過,驚蟄未至,再迎春分、清明、穀雨……春天就這樣一步一步走近,在雨中,淅淅瀝瀝。有人愛雨,陶醉於雨中的朦朧與浪漫;亦有人憎雨,埋怨着濕漉漉的街景與腳步間濺起的泥濘。本地爵士音樂人關家傑顯然是前者,他眼中的雨,「場場都不同,好有趣,好有詩意」。用Jazz做配樂、用光影造視覺,關家傑與法籍媒體藝術家林思柏(Sébastien Labrunie)邀請觀眾去東九,一起賞《Ondées 穀雨》。
【明報專訊】Zineb Sedira在1980年代從法國移居英國,她有了第一次移民外國的經歷,就好似她家人在她出生之前一年,因1960年代的戰事而從阿爾及利亞流放到法國似的。對生於法國的Zineb來說,「法國是家」的概念似是而非。作為藝術家的她,在長達25年以錄像裝置為主的創作生涯中,一直在探索家園離散、戰亂、文化身分等議題。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她被選中代表法國參展,當時亦有人認為她不夠「法國」。文化身分受上一代及自身經驗影響,有時亦因為別人的眼光而變得複雜,實在難以用出生地或國籍來界定。
2025-02-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3周年之際,不妨暫時離開24小時新聞,重讀已故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文章Un Occident kidnappé ou la tragédie de l'Europe centrale(「被綁架的西方:中歐的悲劇」,台灣譯本:《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昆德拉在該文由中歐小國的命運思考整個歐洲大陸的未來。何謂小國?他寫道:「小國是那種其存在隨時可能被質疑的國家;小國有可能消失,自己也深知這一點。」這段說話用來形容烏克蘭也恰當不過。
2025-02-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一部電影的開場是在飛機上交媾,結尾在重慶大廈裏共赴巫山,中間還是連場翻雲覆雨,看得衛道之士沒反應,好色之徒再沒反應,不禁低下頭來思索: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艾曼紐》(Emmanuelle)是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法國導演柯德莉迪雲(Audrey Diwan)的新作,整部電影都在香港取景,她接受專訪時說:「我想拍一部透過感覺來表現的電影,更像是一種經歷,而不是一個故事,就像身體上的體驗。」
2025-01-08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1880 SOCIAL內的2樓設有高級餐廳Té Bo,店名源自法語T'es beau的一個可愛變奏,意思為「你很美麗」,突顯法式料理的精髓和主廚Sebastian Lorenzi的廚藝背景,讓人在輕鬆愉悅、充滿活力與趣味的氛圍中,享用驚艷味蕾的佳餚。在香港出生長大,擁有瑞士和菲律賓血統的主廚Sebastian,在歐洲和亞洲多間米芝蓮星級餐廳累積豐富經驗,包括意大利三星餐廳Ristorante Uliassi、香港三星餐廳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倫敦文華東方旗下二星餐廳Dinner by Heston Blumenthal等。
2024-12-2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提到法國,你首先想到什麼?大革命、巴黎鐵塔、康城影展,還是每年都在香港舉行的法國五月藝術節?城與城之間的距離這麼遠,文化與文化的距離卻可以那麼近。「這就是為什麼文化外交對我們非常重要。」法國文化外交大使兼法國對外文化教育局(Institut français)董事會主席Eva Nguyen Binh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法國與其他國家或許有不同層面的外交關係,比如政治、經濟貿易、戰略和軍事,但這些關係並不是與所有國家都有。然而,文化層面的關係總是存在」。
2024-12-23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日本「萬人迷」木村拓哉與《火燒御手洗家》鈴木京香合演TBS劇集《摘星廚神》,電影版本月30日上映,前晚在東京舉行首映禮,木村率領一眾拍檔坐雙層露天巴士出巡,吸引300多名粉絲圍觀。《摘》片以巴黎為背景,講述木村與鈴木在巴黎開餐廳,矢志摘下米芝蓮三星,實現亞洲廚師「零的突破」夢想。前晚在首映禮宣布電影明年1月8日在法國上映,香港、台灣等地亦會陸續開畫。木村大為興奮,卻擔心自己戲中的法語對白是否說得標準。木村稱早前看試片,鈴木和澤村一樹更看到流淚。日媒指TBS另一人氣劇集《0.1無罪真相》3年前推出電影版,同樣安排12月底上映,並播出特備劇造勢,結果大賣30億日圓(約1.5億港元),今次《摘星廚神》用同一策略,本月29日播出特備劇《摘星廚神:東京篇》,故此電影票房亦被看好。
2024-12-0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月初跟家人去了溫哥華一趟。已好多年沒去加拿大,印象模糊。說起加拿大,第一時間想到的,就只有楓糖漿、肉汁芝士薯條(poutine)、冰上曲棍球、Celine Dion和lululemon。我問住溫哥華的朋友,有沒有加拿大料理可介紹給我,他們都反問「有加拿大料理的嗎?」那我不如先讀一下加拿大的飲食文化,抵達後也許能感受更多。我發現,與同樣是新世界國家、也曾為歐洲殖民地的美國相比,美國是熱鬧的超級文化大熔爐,飲食文化豐富多樣,脈絡複雜交錯,千絲萬縷,隨便挑一個主題,都能輕易找到海量的參考書,書目看起來可填滿一個學期的課程;至於加拿大的飲食史,我卻怎麼找也找不到一本完整而全面的參考書,僅有零散的學術期刊合集、食譜書,以及一些不連貫的微觀篇章、人物故事和家族回憶錄。我轉而先粗略地讀一下加拿大歷史。
2024-11-16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聽說很難預約的大坑手工意粉店Nocino,最近逆市在觀塘開分店,隱身在熱鬧的工廠商廈區裏開枝散葉,成了不少foodie之間談論的話題。
2024-11-0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問◢小兒是長子,將於沙田區某免費幼稚園畢業。他面對大人較靦腆,比較靜,但願意和人溝通,坐得定,學習認真。他也是個有愛心的哥哥,很愛惜小一年的妹妹,兄妹感情很好 ,期望他們將來就讀同一所學校。他中英文聽說讀能力理想,較擅長田徑、繪畫和數學。這3項活動都替其報了校外比賽,取得名次,以備叩門之用。
2024-11-01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倫敦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最近有一個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的展覽,名為「梵高:詩人和戀人」(Van Gogh: Poets and Lovers)。是次展覽共展出梵高在世最後約兩年(1888至1890年)共61張作品。美術館宣稱這是一個「百年一遇的展覽」(once-in-a-century exhibition),因為這個展覽不僅是國家美術館開館200年來首次舉辦梵高的大型個展,更難得的是,當中絕大部分展品都是來自世界各大博物館及罕見的私人珍藏,部分作品自離開梵高的工作室後便從未再有機會一同展出,如此規模實難能可貴。展覽自9月14日開幕以來,至此文下筆之時,12月8日及以前的門票已全部售罄;餘下展期的門票將於11月19日開售。反應非常熱烈,盛况空前!
2024-10-2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巴黎龐比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自5月29日起至11月4日,策劃了一個名為「層層有漫畫」(La BD à tous les étages)的項目,於博物館每個樓層設有不同專題的特備展覽。「漫畫」一詞法語為bande dessinée,簡稱BD,在法國藝術史中被稱為「第九藝術」,亦在法國近代藝術史中佔一重要席位。Bande意即「條狀形式」,源於20世紀初在報章頁面下方所留有的條狀位置,予畫家刊登嘲諷時事的繪圖。後來,繪圖變成多格連貫,並增添故事性,便成了我們日後所說的「漫畫」。法語中存在着manga、comics和BD三個詞彙:manga為日式漫畫;comics則指涉美漫;而BD乃歐系漫畫,在印刷上偏向大本、精緻且偶有上色。由於BD大多非周刊連載,若有後續故事則會如小說般以獨立本子的續集形式出版,因而也有「圖像小說」(roman graphique)之稱。
2024-10-1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子女學習進度一向是家長最着緊的事,無論是在香港的家長,或是移民到加拿大的家長,其實都是一樣。還記得在接近暑假時,有一個較為熟絡的家庭舉家移居至距離Manitoba省Winnipeg約13小時車程的Calgary,而一班母親便舉行了各式各樣送別活動,其中有一次她們在晚上約了一起吃飯,便聊到「有沒有後悔移民到加拿大」這個話題,當中不少內容,是談及子女的學習問題。
2024-09-25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劇集《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講述莉莉哥連斯(Lily Collins)飾演美國女孩Emily獲公司派遣到巴黎,為事業和愛情打拚的故事。首三季大受歡迎,第4季現已上架,Emily公私生活再受衝擊,同時帶來意外收穫,故事模式或欠新意,勝在令人看得愉快。
2024-09-20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I have been to hell and back. And let me tell you, it was wonderful.(我去過地獄然後回來了。讓我告訴你,那裏真的太棒了。)」文字刺繡在一塊手帕上,不似一般毛巾「祝君安好」,已故藝術家Louise Bourgeois送你的是一個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