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之前說過,如果希望孩子將來擁有幸福的人生,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記住三個「一」。第一個「一」是「走一條自己的路」...
【明報專訊】昨晚做了一個夢,我正在過馬路,眼前有一個媽媽帶着3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樣貌特殊,行為特徵明顯是有特殊需要。他...
【明報專訊】在這版看見「A」字行頭的專欄,讓你即時聯想到什麼?是操練孩子學業取A級的方法?還是成為100分父母的經驗?唔...
【明報專訊】說到性教育這課題,不少家長都滿腦子問號,打問號的地方包括:多大才應該開始談?該由哪方面說起?過早談會否帶來早...
【明報專訊】過去幾篇專欄文章都跟疫情有關,世界進入奇怪狀態已經一年了。我這一代經歷的世界級大事之一,看樣子暫時仍未有退場...
【明報專訊】朗朗(化名)因為進食時間過長、不懂咀嚼而轉介至言語治療診所。根據媽媽的描述,朗朗每一口食物都會含在嘴裏或是咀...
【明報專訊】早前留意到,YouTube有一個頻道用積木製作一系列定格動畫,不少小孩都愛看。家長看見是積木動畫,就讓孩子觀...
【明報專訊】聖公會聖約瑟堂 重視愉快學習...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導致世界各地大部分學校停課。為了減少對學生學術發展的影響,並確保學習連貫,香港很多學校都採用了網上教...
【明報專訊】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疫情衝擊下,女性負責的家務與家庭照護比例大幅增加,...
【明報專訊】同樣受疫情所困,加上人在異鄉,Bonnie更加需要有「小隊友」的幫忙,同心協力處理繁瑣家事,「沒有工人姐姐嘛...
【明報專訊】打卡影靚相,大人細路都鍾意!對家長來說,要自拍出型格又溫馨的家庭照也許有一定難度,但在「人生照相館」內就可以...
【明報專訊】無限輪迴的網課,意味着孩子長時間待在家,不知家長們的EQ是提升了,還是退步了?記者最近跟一些任職醫護的朋友談...
【明報專訊】Inner Child Journeys一書作者兼澳洲心理學家Robin Grille指出,每個人心底都住着...
【明報專訊】面對疫情,更多人需要幫助。仁濟醫院將於4 月10日舉行全港賣旗日。今年的旗紙以可愛的「角落小夥伴」為主角,每...
【明報專訊】●黃埔宣道小學 網上開放日...
【明報專訊】雖然新型冠狀病毒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但無法隔絕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疫情之下,一班愛心爆棚的義工,突破各種社...
【明報專訊】這個憤怒的小荳荳是一名小男孩,擁有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五官精緻,笑起來有兩個小酒窩,煞是可愛討人歡喜,可...
【明報專訊】「火花是活着的熱情,不是活着的目的。」這句對白摘自動畫《靈魂奇遇記》。爵士樂是動畫中阿祖的火花,讓他體會生命...
【明報專訊】疫情下,校園不常開放,能與孩子朝夕相對,有些家長會覺得開心,但亦有部分家長認為,要長時間照顧孩子,挑戰亦隨之...
【明報專訊】疫情下,學校減少了實體課,輔以網上教學,由於學習模式改變,幼兒的學習進度也難免受影響。事實上,幼孩各方面的發...
【明報專訊】某天早上,華德媽獲朋友邀請去了早餐聚會,其間一個朋友問大家在小朋友面前應否喝啤酒,她的觀點是酒精會令人失去判...
【明報專訊】今日的孩子是數碼時代原住民,他們成長於幾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機,處處都可上網的環境。但矽谷多位領袖,從蘋果靈魂人...
【明報專訊】「我就好像一輛沒有燃油的汽車無法向前。爸媽不斷叫我努力、加油,提供千百萬種『入油』的方法給我。可是他們從來沒...
【明報專訊】很多家長都想子女多吃水果和蔬菜,但孩子往往不「領情」。所以很多家庭在下午茶時段或晚飯後,都經常出現「親子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