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一連4天復活節假期,很多人選擇北上玩樂,但亦有不少人怕過關人潮,寧願留港消費!選一家心儀餐廳,望望開揚維港景致,享受一頓豐富早午餐,呷一口特色雞尾酒,度過一個悠閒下午,無疑是讓身心「復活」的最佳復活節節目。
2025-04-15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澳門全新酒店倫敦人名匯擁有2405間客房及套房,每間客房面積介乎42平方米至125平方米,比一般酒店房間更為寬敞。設計由Peter Silling & Associates設計事務所操刀,採用白色、灰色為主調,搭配紅色及軍藍色,配合柔和燈光,營造低調奢華的英式宅邸氛圍。
2025-04-01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帝苑酒店的京菜及淮揚菜餐廳東來順,近日推出全新上海菜系列。今次菜單由經驗豐富的總廚施超群主理,他以傳統滬菜「濃油赤醬、糖重色豐」的特色為基礎,融入現代烹飪技藝及時令食材,為客人帶來10道精緻美味的佳餚。
2025-03-29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在香港,要品嘗具質素的廚師發辦(omakase),每位收費動輒二三千元。最近,中環有家新派廚師發辦餐廳卻打破常規,將午市價錢定於每位最低$680起,晚市也不用二千元。或擔心店家將貨就價?大廚堅持使用時令食材及日本海產,更在傳統江戶前壽司基礎上融入本地與環球風味,每道菜均蘊含職人的用心與香港的文化深度。
2025-03-25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優質的餐飲體驗,往往由踏入門口一剎那開始。這間剛剛由銅鑼灣信和廣場搬到利園一期的米芝蓮1星及綠星餐廳Roganic就能夠做到。新店位於商場4樓,穿過圓拱般的接待處,推開重甸甸的木門,很多客人都會忍不住驚呼——映入眼簾的主餐區,居中有個用天然木頭雕成的巨型木拱,由地板延伸至天花,配合一列大窗,天然光流灑,令人宛如置身一個木製的山洞。
2025-03-1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早前獲F老師贈番紅花(saffron)一瓶,久未開封,有點欠交功課的心虛。3月差不多完成課堂的講授環節,稍有空閒,是拿出淺平底鍋來煮西班牙鍋飯(paella)的時候了。西班牙鍋飯有的用海鮮,有的用肉類,一般不會混搭;我是海鮮派的,就煮一鍋西班牙海鮮飯吧!
2025-03-11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尖沙嘴是印度美食集中地之一,最近又有新餐廳Spice Bazaar進駐。這家餐廳的聯合創辦人兼總廚Balram Yadav入行超過30年,曾是迪拜王室御廚,實力不容小覷。定居香港已有18年的他,與合伙人Imran Khaleel一直在港推廣印度美食,Imran期望透過不同的印度菜,令香港人加深認識印度飲食文化和歷史。
2025-03-08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吃傳統韓燒,大多以明火或在電熱板上烤肉,一身油煙味之餘,有時還會在油脂刺激下,把肉燒焦了,非常可惜。尖沙嘴有一間新開的韓式燒烤店,還原上世紀韓國大邱市的滾筒燒烤法,廚師把豬肉、牛肉放入特製滾筒烤熟,燒肉熱辣辣之餘,還帶一陣煙熏焦香。
2025-03-04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你可曾想過,餐桌可以變成華麗又充滿故事的虛擬烹調世界?由比利時著名多媒體藝術團隊創作的藝術投影作品Le Petit Chef(小廚師),已被多間酒店、餐廳引入。虛擬的「小廚師」在客人面前「烹調」,然後餐廳職員隨即送上真實美食,為客人帶來前所未有的虛實交錯餐飲體驗。現時這虛擬烹調已風靡全球超過87個地方,這名小小小廚師最近登陸香港君悅酒店扒房,大家有否興趣來體驗?
【明報專訊】開業僅4個月即獲米芝蓮推介的越式法包外賣店「品味 Bánh Mì Nếm」,最近於中環昭隆街開設分店,中環打工仔「食晏」又多一個新選擇。新店延續灣仔元祖店的原始粗獷風格,採用仿舊水泥紅磚設計,開放式廚房面積更大,並設有小量高身吧枱,方便客人等候外賣。
2025-01-21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對於香港瑰麗酒店(Rosewood Hong Kong),記者一直存有一個疑問:酒店有米芝蓮星級印度及中菜餐廳,有人氣意大利餐廳,有美式扒房,有亞洲50最佳酒吧……為何獨欠法國餐廳?不用再疑惑了,因為酒店最近終於開了一家法式小酒館——澄雲(Marmo Bistro)。
2025-01-08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1880 SOCIAL內的2樓設有高級餐廳Té Bo,店名源自法語T'es beau的一個可愛變奏,意思為「你很美麗」,突顯法式料理的精髓和主廚Sebastian Lorenzi的廚藝背景,讓人在輕鬆愉悅、充滿活力與趣味的氛圍中,享用驚艷味蕾的佳餚。在香港出生長大,擁有瑞士和菲律賓血統的主廚Sebastian,在歐洲和亞洲多間米芝蓮星級餐廳累積豐富經驗,包括意大利三星餐廳Ristorante Uliassi、香港三星餐廳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倫敦文華東方旗下二星餐廳Dinner by Heston Blumenthal等。
2024-12-24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來到平安夜,預備好節目了嗎?若邀請朋友在家中開聖誕party,welcome drink沒理由又是Gin & Tonic吧?今次特邀型格調酒師Jade Lau,以一種調酒師經常使用的技巧「浸泡」(infuse)來製作雞尾酒。製作過程相對簡單,自家炮製只需約24小時來準備材料,調製出來的雞尾酒絕不「行貨」,甚有個人風格,適合聖誕新年奉客。
2024-12-21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近年本地川菜館愈開愈多,從特級麻辣米線到各式辣椒浮面的水煮菜式,不得不讓我們以為四川菜只有一個「辣」字。但事實上,川菜「七滋八味」,變化豐富,四川人對香料的多元運用,更令川菜擁有很高的可塑度,並非一面倒的麻辣霸道,與其他菜系一樣合得來。近期一家在啟德區酒店開業的餐廳,打正旗號將西班牙菜與川菜聯乘創作,帶來一桌顛覆想像的味蕾盛宴。
2024-12-11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近年餐飲界吹起多手聯乘餐單熱潮,讓客人有機會同時品嘗來自不同餐廳主廚的手藝。法國香檳品牌Krug早前在巴黎開設期間限定Inside Krug's Kitchen就更誇張,為了慶祝品牌的「單一成分(Single Ingredient)」活動踏入10周年,品牌一次過邀請了全球10位米芝蓮3星級主廚到場獻技,各自以「單一成分」創作新菜式,如此豪華夢幻的星級陣容,記者早前有機會到場一試!
2024-12-03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Netflix大熱節目《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曲終人散,但韓食風潮持續升溫,最近首爾知名烤肉店Born & Bred就進駐香港開設分店,主打矜貴韓牛。不過開設的並非烤肉店,而是融合港式餐飲風格的全新韓牛概念店,更帶來貴價清湯腩麵,一度掀起城中熱話。
2024-11-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呢棟建築叫創匠庵-原始布˙古代織參考館,已經登錄日本文化財,而酒造資料館東光酒廠就喺後面,行前少少就到。」賢用台式口音的廣東話跟我們說。我和家人沿着馬路旁漫步,用手提電話拍下數個街景、人物的影像,便到了酒廠的門口。6人行,共二千一百日圓入場門票,「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どうぞ……」職員面帶笑容邀請我們入內參觀。
2024-11-20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踏進法式高級食府吉地士(Gaddi's)的專用升降機,按下古老的黑色按鈕,時光恍如回到71年前。吉地士前身為香港半島酒店宴會廳,1953年開業時以當時酒店總經理Leo Gaddi的名字命名。當年從法國運來的華麗水晶吊燈,至今仍保存,叫人歎為觀止。巴洛克式半圓形露台見證窗外物換星移,窗內仍像老電影場景一般散發古典優雅。然而吉地士從來沒有停下腳步,自2020年起連續5年獲米芝蓮1星評級,今年更迎來首位女主廚安素菲(Anne-Sophie Nicolas)。
2024-11-19 CULTURE & LEISURE > DINING
【明報專訊】西班牙菜未必是香港人的搵食首選,但無論是食材運用或調味,其實與亞洲料理頗為相似,活用海鮮便是一例。中環大館最近新開一家西班牙餐廳,主打西班牙中北部地區的海鮮;另一家於荔枝角已開業10年的餐廳,亦在最近迎來新任西班牙籍總廚,帶大家味遊西班牙,品嘗各地的特色美食。
【明報專訊】很多人以為傳統工廠區荔枝角是美食沙漠,但原來有間西班牙餐廳Rustico在該區開業足足10年,今年還迎來新任西班牙總廚Javier Pérez Freire。來自加利西亞的他,曾在米芝蓮1星餐廳ÁRBORE DA VEIRA磨練廚藝,把家鄉傳統風味與各地烹飪技法巧妙融合,今次推出「西班牙美食尋寶之旅」期間限定菜單。他精選出10個西班牙地區的代表菜,讓大家足不出香港,也能用味蕾來一趟西班牙環國美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