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離開黑盒子,移至非傳統或戶外空間欣賞劇場,說故事的不止演員,身旁的粗糙磚頭、樹木和圓柱都在呢喃細語,訴說埋藏在這片土地的歷史。藝術團體「歷歷在目」由2021年開始受大館委約,在新舊建築群內創作一系列環境劇場,即將迎來最終曲《異步同曲》,到底投影、聲景、演員與建築空間如何交融,使觀眾躍進不同時空地點,當個歷史見證者?
2025-03-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2024年,「Brain rot」成為牛津年度詞彙,意指因過度消費瑣碎或單調內容而導致的精神與智力狀態退化。事隔3個月,世界依舊紛擾不斷,或許是時候讓大腦放鬆一下。
2025-03-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數字藝術博覽會(Digital Art Fair,下稱DAF)未能獲文體旅局文化藝術盛事基金(基金)資助,上月底宣布取消,是今年香港繼Photofairs後未能開展的又一個藝博會。不熟悉數字藝術的人(如記者)會感到疑惑,明明特首表示積極推動藝術科技發展,為何相關大型藝術活動仍舉步維艱?熟悉數字藝術的人,會更失望——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鄭志剛是著名NFT收藏家,而且財政司長陳茂波上月出席活動時,更表示本港正大力投資Web3(第三代互聯網)。
2025-02-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美國科幻小說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在小說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中想像未來,人與「仿生人」變得難以分辨;真實動物幾近滅絕,「電子羊」成為新寵。
2025-02-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星期六,用一整日坐在戲院,感知時間。望向熒光幕,有人用數年時間,記錄下已經成為廢墟的菲林實驗室,沒有人物、沒有故事,時間彷彿沉澱在坍塌的建築間;有人用數碼相機拍下自己手冲菲林的過程,一幀一格,時間或許飄浮在泛黃的舊菲林中;有人拍下自己的行為藝術——要將粗過手臂的鐵棒磨成針,沒有前因後果,沒有旁白音樂,時間正伴隨着「磨杵成針」的決心。
2025-02-1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想註冊一個新帳號,你需要先看穿數個扭曲的英文字、數字;想網上付款,你需要先用滑鼠把拼圖拉到缺口,讓它告訴你「快過97.9%的人」;想下載檔案,你需要先點選所有出現巴士的圖片……生於數位時代的我們,相信總有遇過這些稱之為CAPTCHA的人機驗證過程。生為人類,在網絡科技前卻需要驗證自己是人類。有無想過,這串驗證碼背後是什麼玄機?衍生如何的人與科技的關係?
2025-02-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穿著東北棉襖的機械人登上央視春晚,邊跳秧歌舞邊轉手絹。看見此般藝術與新科技結合,近日的討論焦點都放在機械人的速度和控制技術。此時筆者想起的是早前參觀「感知之維——萬物與自我的多重探索」展覽時,策展人兼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及香港藝術)俞俏對藝術科技的看法:「當我們用一些新的device(器械)去處理藝術創作的時候,我們都是要在傳統的創作美學觀再向前走,如果不是,藝術創作就好像普通科技展一樣,只是展示那件科技本身的產品。」
2025-01-3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可否將「他」稱為新生代藝術家?2024年,「他」發表數字藝術作品,將藝術家蔡國強為巴黎奧運開幕所作、卻未能實現的煙花用動畫「復活」;「他」還與南加州大學合作,在洛杉磯紀念體育場點燃白天煙花;「他」的全球首次個展「cAI™:靈魂掃描」正在澳門媽閣塘舉辦,有繪畫、有互動裝置,還有與蔡氏如出一轍的煙花,恐陷藝術家「一生一定會有一次」的抄襲風波。
2025-01-1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進入書寫時間被無限壓縮的年代,前人依靠書寫紓解內心喪慯的方程式,是否仍然奏效?傷痛依舊,但了無時間梳理的我們,會否已步入愛無能的時代?以至於,與人工智能(AI)展開對話,跟與幽魂對話之間還有無區別?
2024-12-2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得知虛擬音樂組合Twinkle,是在11月初打開社交媒體時滑過她們的音樂會廣告。3個髮色各異的女孩拿着咪高峰和樂器一躍而起,宣傳首個現場「新奇世界音樂會」。「皮」(虛擬外表形象)是獨立策劃的虛擬人物吸引觀眾留意的重要因素,但Twinkle的皮不是常見的日系動漫風格,大部分網民認為它「非主流」。有份籌備Twinkle和創作的音樂人伍卓賢則反思風格分類的意義,認為本地團隊創造虛擬化身時應像製作音樂般不受框架限制。
2024-11-2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Art Tech(藝術科技),還是「呃Tech」?藝術科技躍升香港藝壇新貴,注入誘人的豐厚資源叫人蠢蠢欲動,但嘗試難免有成有敗,劣作則遭觀眾挪揄為呃錢的「呃Tech」。本月初,日本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和編舞家MIKIKO帶今年新作《+1+1+1+》來港演出,他們以科技融入舞蹈的方式合作10多年,真鍋受訪時表示,科技並不那麼高深莫測,他指一指桌上的智能電話,最高科技原來人人擁有,說到底,藝術科技貴在如何應用。
2024-11-1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歡迎大家來到生物煉金投資公司!」藝術家詹昫嵐帶點奸狡演繹這家公司的老闆。虛擬世界發展如日方中,世人陷入狂熱,然而虛擬世界同樣動用現實資源,製造大量電子垃圾。有電影想像,香港因囤積過多電子垃圾而造成輻射泄漏事故;現實中,處理電子垃圾亦帶來勞工安全問題。環境受污染,勞工被欺壓,礦石資源又有限,若能從生物提取礦石豈不是發達大計?不存在的生物煉金投資公司先行一步,想着未來怎麼辦。
2024-11-0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1902年10月26日文特諾號(SS Ventnor)駛離新西蘭,前往香港。出航第二日,文特諾號在新西蘭北島靠近毛利部落定居的地方遭遇風暴,海水不斷湧進船艙,船緩緩沉入海底。與文特諾號一同沉入深海的,還有約500個裝有中國淘金礦工遺骸的盒子——他們來自廣東與香港,遠赴重洋到新西蘭淘金,卻未能如願致富。無錢歸家的他們,最終客死異鄉。這次航行,本是他們靈魂的回鄉之途。
2024-10-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漆黑的房間裏,你隨節拍舞動。恍惚明滅之間,你看到童年時大廳那部時而泛起雪花、時而滿屏色條的大牛龜電視豎立台上,被無情地敲打,奏出強而有力、似乎來自虛空中一瞬即逝的節拍。感覺惺忪跟隨音樂放縱,半空中那片眩目近乎科幻未來片的光芒之中,你任思緒放空、意識飄流。有那麼一瞬間,你以為自己仍舊置身在那條尚未被瓦解,下一刻霓虹燈牌即將在咫尺投向你的行人街。
2024-09-2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一個人存在過的痕迹,要如何徹底抹去?或是沉入深海,在人魚的分食中化為烏有;或是被放入小小的盒子,在外界無盡的凝視中忘卻自我;或是被視作「房間裏的大象」,法律、社會、他人……全都視而不見。
2024-09-2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千年前,詩人白居易惋惜少女早逝,以彩雲作比,感嘆紅顏易碎。千年來,亞洲文化常將雲視作吉祥而神聖的存在,「祥雲」飄浮在各類文藝作品中;但亦有人和白居易一樣,看見雲的背後,美麗中蘊含的脆弱與短暫。
2024-08-3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早在數年前《黑神話:悟空》的預告片出現時,遊戲界對其討論已極為熾烈。作為少數中國內地製作的3A大作,討論度高是意料之內,但發售後能登上Steam全球銷量排行榜的首位,更超越了《電馭叛客2077》和《艾爾登法環》等作品的最高Steam同時上線人數,峰值超過200萬人,就算當中內地玩家佔了九成,也的確令人喜出望外。
2024-08-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小孩學習AI,AI亦像小孩在學習……父母也要學習提問的技巧。
2024-08-1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漫畫以外,近來亦有動畫公司紛紛試驗使用人工智能(AI)輔助製作動畫。首屆「明日動畫 - 人工智能輔助動畫製作先導計劃」於去年推出,入圍動畫公司借用AI軟件製作一條長約15至20分鐘的動畫,探索AI在協助動畫製作上的潛力。6間入圍公司包括線美動畫媒體有限公司(Simage)和尼卡思文化有限公司(Nikopicto),他們親身分享AI動畫製作經驗,並道出動畫是將香港文化、故事輸出的重要途徑。
2024-08-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第三屆香港漫畫支援計劃「港漫動力」的17本資助漫畫在「香港動漫電玩節2024」面世。其中徐大寶主筆的《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在動漫節前,於社交媒體已備受熱議,源於從幾頁漫畫內容可見有AI(人工智能)作畫痕迹,留言普遍認為其AI使用技術未如理想。向主辦方香港動漫畫聯會查詢得知,除了徐大寶作品,還有另一本漫畫以AI輔助繪製。兩年來AI發展迅速,在藝術創作應用屢見不鮮,順接這次港漫動力入圍作品的議論,試從支援計劃和兩本AI輔助漫畫創作說起,思考AI創作使用原則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