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白蓮會》首兩季均叫好叫座,並為HBO帶來金球及艾美等獎項,而且發展出一套模式:以白蓮會度假酒店為背景,命案成為劇情懸念,從中窺見階級與人性的多樣與複雜,同時留下人物與線索給續集。首季故事發生在夏威夷,一開始就告訴觀衆有命案發生,再倒敘發生過程;第2季移師西西里島,在首季扮演富婆Tanya的珍妮花古烈治(Jennifer Coolidge)成為第2季命案的死者;第3季改到泰國取景,而且角色更多,韓國女團Blackpink成員Lisa參演,更成為熱話,初次拍戲的她表現不錯,但戲分有限。第3季開首也跟首季類近,度假酒店爆發連環槍聲,屍體出現,然後才倒敘到一周之前解釋來龍去脈。香港時間今早第8集大結局會在HBO、Max上架,到底誰開槍誰喪命將會揭盅。
2025-04-0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英國電視劇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揭示網上男人圈(manosphere)及欺凌對青少年的影響,引發廣泛迴響。英國著名諷刺雜誌Private Eye最新一期也在封面向該劇致敬,標題寫道:「一個關於有毒男子氣概、欺凌、網上洗腦導致悲劇的故事,令人震驚」,不過封面配圖卻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副總統萬斯和科技大亨馬斯克。
2025-04-0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在香港上映近一個月,筆者直至此刻才動筆,既可毫無顧忌地劇透,亦能深入分析導演畢迪高比(Brady Corbet)如何在虛構與現實之間,將一群包浩斯(Bauhaus)學派出身的建築師在英美兩地推動現代主義(Modernism)建築的歷程,巧妙地串連成這部電影的故事框架。導演以建築師拉斯洛‧托特(László Tóth,下稱托特)一角的創作過程為主軸,通過對「粗獷」風格的詮釋,運用強烈的視覺衝擊來反映當時美國社會的不公、戰後創傷、移民情感等諸多複雜的面向。
2025-03-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當大小畫廊爭相吸引遊人目光,一名外星人悄悄於場邊着陸,揚言要做星空海盜,象徵展廳周遭還有一些「不那麼商業」的異質力量。記者隨外星人漫遊展場,探看Art Basel不一樣的一面。
2025-03-27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人氣英國劇《混沌少年時》本月13日上架,蟬聯英語節目收視冠軍之外,不足兩星期累計6630萬觀看次數,大有機會打入Netflix史上最高收視英語節目十大位置;片中扮演少年殺人犯的奧雲谷巴(Owen Cooper)與「爸爸」史提芬嘉咸(Stephen Graham)亦備受矚目。「父子」二人一個初出茅廬,首次演戲即展現天才一面,另一則是出道逾30年的資深演員。
2025-03-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上周三會展很是熱鬧,除了1樓的香港國際影視展,3樓還有亞洲品牌及營銷論壇(MarketingPulse)及亞洲電子商貿論壇 (eTailingPulse)。商業伙伴或寒暄或傾生意,一個藝術家的出現似乎有點突兀。「我完全不是做marketing㗎」,香港逸東酒店(Eaton HK)文化總監陳敬元卻受邀參與MarketingPulse及eTailingPulse論壇,自己也嘖嘖稱奇,「我(工作)純粹是搞吓文化活動,與邊緣群體或藝術家打交道」。但想深一層,推動多元文化早成為新的營銷策略,Eaton HK正是一例 ;酒店連結少數群體卻不求收支平衡,陳敬元發現,「那些社群是真的需要Eaton」。
2025-03-1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團隊合拍的紀錄片《家不成家——我生於巴勒斯坦》(No Other Land)去年在柏林影展奪得紀錄片獎,今年又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電影記錄了巴人社區Masafer Yatta在以色列軍方清拆及殖民者襲擊下,仍然堅持留守家園的經過,雖然記錄巴人苦難,但也向世界展示了以巴未來的另一種可能。
2025-03-15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韓劇《外傷重症中心》今年1月底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後大受歡迎,該劇拍出緊張氣氛又迅速推進劇情,故事以大學醫院為背景,講述朱智勳飾演的天才醫生如何重整外科重症團隊,後者屬急症一環,往往在重大意外事故中發揮救急扶危之效;重視醫院盈虧的院長金義聖,不滿朱大灑金錢(譬如動用救援直升機),但難見實利,朱因而被其他向錢看的醫生針對。昨日本欄談到在Max播出的美劇《匹兹堡》(The Pitt),其實也跟《外》劇中朱智勳等人面對類似難題。對比《外》劇透過重症救援營造戲劇效果,《匹兹堡》好像較為「平淡」,劇中醫護面對的困局卻更深更廣,病患亦層出不窮;所謂救援,並不限於性命,還有人情、道德,值得觀衆反思。
2025-03-1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生命一秒一秒改變,有時不禁懷疑,10年前的自己,跟現在的我好像是兩個星球的人。驀然回首,朋友也會說,「你還是那個老模樣,但又變了很多」,那到底是何意思。時間帶給人各種考驗,哪時應該抵抗,哪時應放手,抑或擁抱?走進藝術家Jabu Arnell個展Turn off the Lights: Disco Ball #13 A Kind of Black亦感到時間的張力,其裝置在展期不斷改變,唯獨不變的是那段不願被遺忘的記憶。
2025-03-12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無聲絕境》系列金像編劇史葛碧克(Scott Beck)和拜恩活士(Bryan Woods)自編自導,《旺卡》曉格蘭特(Hugh Grant)主演驚慄片《門逃》(Heretic),去年11月在美國上映叫好叫座,以製作費不足1000萬美元(約7800萬港元)換取全球票房5837萬美元(約4.55億港元),回報相當理想,更為曉格蘭特帶來金球獎和「英國奧斯卡」BAFTA最佳男主角提名。此片上周四(6日)在港開畫,在《哪吒之魔童鬧海》、《米奇17號》及《驅魔黑修女》等新舊電影夾擊下,變得乏人問津,實在令人嘆息。
2025-03-1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不同種族的人有不同膚色,即使同一種族的人膚色也有深淺,因為膚色基本是由色素細胞產生色素,同時又受後天因素影響。例如,若自身免疫系統在不明原因之下攻擊自己皮膚的色素細胞,便有可能令皮膚色素細胞無法產生色素,受影響範圍色素慢慢變淡,這就是「白蝕」,皮膚最終甚至會變成白色。
2025-03-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重溫方大同2011年香港會展「15 Live」,有一項細節讓我注視良久。開場時,台上除了樂手,還有一張赭紅色波斯地氈,Khalil踏着它,揮灑自如地表演着。那是他信奉的巴哈伊教祈禱氈嗎?我不肯定,卻想起西西《飛氈》一段記述。她說:波斯人視地氈為移動的花園,織造時,須由一位領班唱出毛線顏色次序,繁花似錦的氈始能密密編成。方大同踏飛氈而來,如今乘飛氈而去,他為我們唱出的,不也是魔法般的音樂嗎?
2025-03-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Court!」全體站立,法官入座,互相鞠躬,坐下,開庭。這是香港開庭審訊前的法庭禮儀,讀者可能在電視劇看過,甚至身在庭中感受過。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前的案件審訊,除了留存在一紙紙法庭紀錄裏,或許還有「紀錄劇場」能帶領我們時光倒流、回到過去,窺看昔日法庭上的刀光劍影。
2025-03-0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第97屆奧斯卡頒獎禮曲終人散,挾住史上最多(13項)提名的外語片《艾美利亞變奏曲》(Emilia Perez),最終只有素兒莎丹娜(Zoe Saldana)大熱捧走最佳女配角及拿下最佳歌曲兩獎;此片涉及跨性別演員卡娜加斯康(Karla Sofia Gascon)的種族歧視醜聞,法國導演積克奧迪雅(Jacques Audiard)受訪期間涉嫌貶損西班牙語,加上以墨西哥為背景及提及大毒梟變性,結果各方都不討好,儘管跟《阿諾拉》和《完美物質》同樣去年在康城影展世界首映,最後無論聲勢及成績都節節敗退。其實《艾》片以歌舞片包裝奇情,講性別身分認同可影響人由惡變善,似乎都被電影以外的熱鬧新聞模糊了焦點。
2025-03-0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過去兩屆奧斯卡由名嘴基梅爾(Jimmy Kimmel)擔任主持,電視直播收視創新高,今屆換上另一名嘴哥南奧拜恩(Conan O'Brien)接棒,開場先來18分鐘趣劇、棟篤笑加歌舞表演,他先模仿《完美物質》狄美摩亞戲中全裸「脫殼」場面,相當搞笑;然後介紹候選最佳電影,兩度戲謔《艾美利亞變奏曲》跨性別演員卡娜加斯康(Karla Sofia Gascon)因多年前發表種族歧視、批評奧斯卡等言論,行情由看漲變成失勢,「《阿諾拉》全片出現479次粗口,比卡娜的公關人員還要說得多」,又提到卡娜這夜出席頒獎禮,「如果你要透過社交媒體發帖的話,請記住我的名字叫基梅爾」,逗得全場爆笑。
【明報專訊】艾恩布迪(Adrien Brody)22年前透過《鋼琴戰曲》角色,以不足30歲之齡成為奧斯卡史上最年輕影帝;今年面對《搖滾詩人:未知的傳奇》剛滿29歲的添密菲沙洛米(Timothee Chalamet)挑戰,艾恩最終以《粗獷派建築師》再度稱帝,並保住了紀錄。不過他上台致謝前忽然吐出香口膠再轉身用手拋給女友佐珍娜卓曼(Georgina Chapman),則被網民評為「惡心」,甚至稱「比韋史密夫(Will Smith)掌摑基斯洛克(Chris Rock)更震驚」。
2025-03-02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第97屆奧斯卡香港時間明早舉行頒獎禮,按照慣例,「表揚」爛片的金草莓都會比奧斯卡提前一兩天公布得獎名單;《蜘蛛夫人》奪最爛影片等3獎成為大贏家,女主角狄高達莊遜(Dakota Johnson)更力壓百變天后兼《小丑:雙瘋》Lady Gaga,捧走爛片影后。《教父》金像導演哥普拉久休復出拍攝的《大都會》(Megalopolis),拿下最爛導演,他透過社交平台稱「很高興接受」,但同時嘲諷業界害怕冒險。
2025-02-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今天我們所做的作品,猶如僅為後世而作,因為對現今當權者而言,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如斯醜陋……」表現主義大師Otto Dix於1934年如是說。
【明報專訊】Zineb Sedira在1980年代從法國移居英國,她有了第一次移民外國的經歷,就好似她家人在她出生之前一年,因1960年代的戰事而從阿爾及利亞流放到法國似的。對生於法國的Zineb來說,「法國是家」的概念似是而非。作為藝術家的她,在長達25年以錄像裝置為主的創作生涯中,一直在探索家園離散、戰亂、文化身分等議題。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她被選中代表法國參展,當時亦有人認為她不夠「法國」。文化身分受上一代及自身經驗影響,有時亦因為別人的眼光而變得複雜,實在難以用出生地或國籍來界定。
2025-02-2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第97屆奧斯卡頒獎禮將於香港時間下周一(3日)早上舉行,根據美國影藝學院官方網站,ViuTV繼2023年後今年會捲土重來負責香港區直播;大會亦公布了演出嘉賓名單,韓國女團Blackpink的泰籍成員Lisa榜上有名,成為首名K-pop歌手登陸奧斯卡表演舞台。